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近两个月来,因国家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抽水蓄能电站再次引发了社会关注。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在“对抽水蓄能电站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发布不到两周后,再次宣布“对抽水蓄能发电用水暂免征收水资源费”,传递出了主管部门要通过完善价格机制、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信号。
抽水蓄能发展需提速
抽水蓄能电站功能多,不同运行方间启、停、转换灵活、迅捷,是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然而也正因为抽水蓄能功能丰富甚至“复杂”,各方面认识不尽相同,致使更为合理的抽水蓄能发展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其健康发展受到影响。最近出台的政策尽管已经从价格层面进行调整,但在最根本的问题上仍需进一步厘清认识,比如抽水蓄能电站定向服务,与调峰填谷、紧急事故备用功能有多方面的重大区别,涉及站址资源、配合比例、立项原则、电价机制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既特殊又复杂,如不能及时启动全面、系统的研究,势必会影响行业发展。
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同时要求“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这表明,建设坚强的、适应新的能源格局的电网,离不开抽水蓄能的有力支撑。目前电能存储方式有多种,但大规模储能技术只有抽水蓄能技术相对成熟,并被公认是最经济、可靠的调峰方式。根据美国电力研究委员会(EPRI)公布的数据,抽水蓄能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容量最大,占总装机容量的99%以上。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也曾明确提出希望提高储能技术在电力运行中的作用。
从我国的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容量为2151万千瓦,在建规模1904万千瓦。按照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全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2020年推荐装机规模为10700万千瓦(含上述两项)。
《全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通过对国电源结构的优化研究,其中风电仅按2.0亿千瓦(200吉瓦)计,预测2020年水平,满足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最低需求规模为7300万千瓦(73吉瓦),合理规模为0.97亿~1.3亿千瓦(97~130吉瓦)。
不应忽视的战略功能
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周期很长,从启动预可研至建成投产至少12年,因此必须要有战略思考、超前研究。
一般来说,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的需求集中表现为三种情况,分别是调峰填谷、紧急事故备用和定向服务。
电网的峰谷差通常高达当日最大负荷的40%左右,抽水蓄能电站替代常规火电机组解决所在系统的峰谷差,有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在同等程度满足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和调峰需求的基础上,建设适当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在经济上优于建设相应规模的常规火电。二是常规机组在大幅调峰时常面临技术难题,不得不频繁关停、重启机组,抽水蓄能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