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齐抓共管的现状,容易给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亿阳集团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吕东庆告诉记者。
亿阳集团参与了国内十几个城市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其中最出名的是城市一卡通系统。“这在各地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吕东庆的直观感受是,各部门在开会时都会积极表态,但在建设过程中又往往推诿扯皮,态度消极。“每个部门手里的信息和资源都是费时费力获得的,是它们的‘命根子’,肯定不会随便给其他部门使用。像建设部门手里有关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就不会轻易让别人看到。”
各部委的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到了地方后,只能按照主管部门进行安排,一些地方原有的部门间协调机制被打破,统筹难度加大。
“各个部门缺乏具体的思路和目标,看到一个方面就盲目推进,纯粹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王爱华说,这种发展模式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带来资源的浪费。
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智慧城市建设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质疑。有业内专家批评地方政府“一窝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却不注重实效。
现实也在印证着专家的批评。
2013年,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脉互联)曾从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保障措施六个方面,对全国60个智慧城市建设地进行过综合发展水平评估。这60个城市既包括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也包括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结果显示,在总分105分的评估中,60个城市的平均得分仅为46.3,而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4倍。其中,70分以上的城市只有一个、60分以上的12个、50~40分的18个、40~30分的17个、40分以下的22个。也就是说,在60个城市中,低于40分以下的共有39个城市,占总数的65%。
“不管是从各个城市的平均得分,还是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得分,各个城市的普遍得分都比较低。这也说明,我国智慧城市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脉互联总经理助理姜德峰说。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上述专家均认为,目前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刚起步,成果并不明显。
尽管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相对明确,但是对于建设成果的评估和验收仍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住建部在2012年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中说明:试点城市在创建期内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住建部提交年度自评价报告,以说明预定目标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