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
2006年,南京开始积极研究智慧城市道路;2009年还举办了“智慧城市高层论坛”,并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国外有明显区别,西方智慧城市更加注重某一个方面的建设,而中国则更强调全面、系统的建设,不单单倾向于某一领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总工程师王爱华对记者说。
国外智慧城市乐于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能力的提升,比如欧盟智慧城市就优选能源、交通和综合的信息基础设施三个领域作为重点建设方面。而中国的智慧城市多在综合目标导向下进行,建设重点也更多元,交通、便民、环保等都属涉及较多的领域。
本刊记者通过中外发展案例的对比发现,国外更强调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大幅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则更注重城市经济产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提升。
“这跟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西方国家已经过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阶段转而开始追求低碳环保生活。”王爱华说。
例如,在韩国有一个专门为实现低碳环保目标而建立的智慧城市试点——松岛。在松岛,电梯安装有智能感应系统,无人时自动关闭电源。同时,岛上还配有完善便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以倡导居民低碳出行。
在业内争议较大的主导权方面,中外亦有不同。国外通常在能源、交通等局部行业与领域,由企业主导实施信息化项目,政府主要起协调作用。在中国,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则是以政府的统筹规划为主,企业起配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