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自己上报状态
无线射频、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将具有身份标识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换电设备等相关主体互联,让它们可以主动将状态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中。
根据电池的“梯次利用”方案,在电池只能充满原有电容量80%甚至于60%时,会被用在其他地方,那么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电池的状态何时已达到了从电动汽车上退役的标准。
一个充换电站有几百、几千个电池,依次一一检测并不容易,这就需要物联网技术了。
许继集团技术中心工程师李洪峰介绍说,应用“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化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成果的充换电站,采用无线射频技术,通过部署于车辆和电池箱上的电子标签,实现身份标识与自动感知。
利用网络化的信息台账、充电过程中的自动故障检测、配送过程的追踪与追溯等手段,充换电站可实现动力电池的采购、仓储、充电、换电、使用、配送、检修、维护、报废等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这套系统,一旦有电池不再适于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它自己就会“告诉”系统,十分快捷、准确。
同时,项目组研发了电池物流调配的自动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以及衍生出的一体化调度的辅助决策算法。在电池终端的自动识别、出入库管理、远程无线监控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电池配送站配送能力、充换电站的需求、充电中心的充电能力,交通运行状况等多个领域进行一体化协同调度。
当然,项目所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可不仅是电池感知这一点。无线射频、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将具有身份标识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换电设备等相关主体互联,让它们自己将状态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中,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