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华润在香港的总部大厦位于湾仔港湾道26号,是1983年建的双子式老建筑,2011年秋天我去拜访宋林的时候,大楼正在装修,外墙被脚手架包围。宋林迟到了,我去两楼之间的平台上闲逛,顺手买了一杯太平洋咖啡(PacificCoffee)。宋林见到我的时候,笑着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的咖啡。”太平洋咖啡是华润收购的一个香港本土品牌,宋林说,亚洲人的口味偏甜,我们想调试出一些新的口感来。
宋林一直非常低调,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也不与外部研究者接触。2009年,宋林在华润做一个名为“六零班”的高级人才培训项目,合作方是美国合益(HAY),后者提出把项目总结为一本图书,宋林同意,合益找到蓝狮子,因此才有了我与宋林的那场面谈。在后来的一年多里,蓝狮子的两位研究员访谈了华润近四十位高管,去多个子公司实地调研,这可能也是华润多年来唯一对外部开放的一次学术调研活动。
在与宋林见面前,他的秘书告诉我两个细节以佐证他的老板的“厉害”,“宋先生当上华润集团总裁时才40岁,是国资委体系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另外,“宋先生还是王石的老板。”
宋林出身于1963年,大学毕业后就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华润,可谓地道的“子弟兵”,他对我说,“那时候,几个人挤在一间很小的集体宿舍里,是香港最穷的打工仔,不过心里还很骄傲,觉得我们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为国家办事”。在中国当代政经史上,华润是一间传奇性公司,它由周恩来创办于1938年,前身为中共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据传创办经费为党费两根金条,在解放战争时期,华润是中共最重要的物资采购基地,它有自己的船队,在东北的大连与港岛之间建立了运输航线。朝鲜战争期间,它更是唯一的秘密通道,为国家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号称“红色买手”。计划经济时期,华润一度承担中国几乎所有输港出口产品的总代理,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核心窗口。
宋林进入华润的1985年,正值最艰难的转型时刻,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和部委到香港开设“窗口公司”,华润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冰解。作为一家政策型的贸易企业,此前数十年虽然功勋显赫,但是承担的俱为国家任务,自身并没有多少实业积累----1983年之前,华润的注册资金只有500万港币,一旦丧失管道功能,其存在价值便当即遭遇危机。在这个意义上,青年宋林进入的是“另外一个华润”。宋林对我说:“华润是最早进行业务转型,而且是转型最彻底的外贸公司”。1980年代末期,华润转向内地,以外资身份进行战略投资,涉及纺织、服装、水泥、压缩机、啤酒、食品、电力、酒店、地产等诸多行业,从而奠定了由贸易向实业转型的基石。而宋林等一大批年轻大学毕业生正是以“子弟兵”的身份参与了这一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