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点,傅育宁如此快速地从招商局“调”到华润,十分引人注目。
回顾华润的历史,一些特殊关头的人事变动,对华润的走向,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
实际上,如今的万亿帝国华润,创建于乱世,起初只有几个员工,最终在时代与形势的变幻之中,成长为商业帝国。
这一段历史在《红色华润》一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编委会主任就是宋林。
1938年,受周恩来安排,杨廉安(原名秦邦礼,后又化名杨琳)在香港建立“联和行”,作为“八路军香港办事处”的秘密分支,“联和行”就是今天华润集团的前身。1946年8月,“联和行”已改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此时的公司负责人还只是杨廉安一人,员工只有杨的妻子黄美娴和若干香港当地的练习生。
1949年12月中旬,华润公司高层杨琳等到北京开会,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等出席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确定了华润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在创办早期,进入华润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共产党员,所遵循的原则是《党章》。随着华润的业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党外人士加入华润,为了加强管理,华润领导层制定了“同人公约”,作为公司的管理规章。
据华润的早期员工陈渭仪保存的一份1951年的“同人公约”显示,“同人公约”共12条,第一条就强调“养成爱国家、爱人民……的观点”。当时为了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华润建立了送员工回内地学校进修的制度,不断选派优秀员工进大学或中专深造。同时,还组织香港员工回内地参观烈士陵园、工厂等。
据《红色华润》一书称,1952年,华润公司由“党产”变为“国产”,由国务院外贸部管。这次机构改革,对华润的管理层也进行了大调整,原来的管理层包括董事长钱之光、总经理杨琳等总计41人,都被调回大陆,参与经济建设。
该次机构改革后,华润公司的正式员工共计252人。大合并之后,华润旗下保留下来的公司主要有:华夏公司、五丰行、德信行、宝元通。
1956年,华润成为了我国进出口商品业务的“总代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