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重心转向私人购买,以房前屋后、办公楼前、商场超市停车场等零散、灵活、多样化的充电模式,逐渐成为私人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特点。
因此,在过去5年间,以大型充换电站为主要投资模式的国家电网陷入了充电站闲置、无利可图的窘境。
同时,面对分散化、社会化的需求,高昂的集中管理成本和风险,也让国网公司头疼不已。
“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国网公司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电网服务的根本任务上来;另一方面只有开放市场,吸引更多投资、分散风险,行业才能发展,企业才能盈利。”张正陵表示,2013年,国网公司主动调整充换电设备建设的思路,提出“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实用”的思路。
国网公司计划,在今年还将进行四次招标,涉及充电网络建设的整体投入预计600亿元,也将尽可能地采取社会招标的形式进行。国网公司下属企业将与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竞争。
同时,对于充电桩的全面铺设,国网公司正在进行再一次配网改造,其投资计划和建设规划还需要结合城市规划进行再次调整。
“我们期待国网能从垄断经营的模式中觉醒过来,与众多社会企业一起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但是忧虑依然存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记者表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充电站的效果还有待观望。
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救援、保险(行情专区)等配套保障机制正在经验积累和建设之中,售后服务和使用中的担心,也正在掣肘新能源汽车发展。
政府行政能力不足和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瓜葛,为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和今后的技术路线风险埋下了隐患。“没有市场竞争的产业,永远也走不出政府的襁褓。”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