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海市继去年准入重庆力帆、安徽江淮和奇瑞等上汽竞争者之后,终于向上汽的另两家主要竞争对手—北汽E150和比亚迪“秦”开放。
2月26日和3月11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第一批第1、2期先后公布。尽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依然被排斥在门外,但北汽独占北京市场的局面宣告终结。比亚迪E6、上汽荣威E50、江淮和悦iEV、腾势、之诺E1等5款纯电动汽车得以进京。
3月12日,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正式在京上市,5月或更早上汽荣威E50即可在京接受预订。
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勇对记者表示,上汽和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进京,将对北汽电动汽车构成不小的压力。但相比其他品牌,本地品牌在保障、售后方面仍拥有一定优势。同时,北汽是目前唯一与北京市电力公司签有合作协议的车企,不仅充电桩免费安装,而且等待安装时间较短。2014年,北汽的目标是在北京地区销售1.2万辆,上海等外地城市推广8000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北京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拒之门外。”王秉刚表示,破除地方“保护”依然像挤牙膏一样困难。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缺少插电式混合动力自主车型产品,这正是北京将比亚迪“秦”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拒之门外的原因。
“尽管破垄大势所趋,但是地方政府的小算盘还在劈啪作响。”王秉刚表示,国家的推荐车型目录和地方政府车型目录仍各行其是。
2013年9月,工信部在《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补贴范围为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
但在地方配套补贴和牌照办理过程中,往往对已列入国家目录的产品另行进行准入测试,实施地区性市场的准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