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随着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生根,业界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各有侧重,有的认为智慧城市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认为智慧城市关键在于信息网络建设,有的则认为智慧城市关键在于人的参与,还有的认为智慧城市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你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侧重于哪一方面呢?
2013年,智慧城市一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先后公布,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出现了一股新的建设热潮,面对地方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空前高涨的热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如何?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有什么关系。我们专访了神州数码智慧城市SBU中西区事业部技术总监陈新玉先生。
国家的统筹下智慧城市朝着更实用、更具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
记者:2013年,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增加到193个,地方政府筹划智慧城市热情空前高涨,您对此如何看待?
陈新玉:这193个城市只是住建部的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四部委(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住建部)正在牵头统筹国家层面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工作。住建部作为一个部委来推进智慧城市有它积极的作用,但是整个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整体建设,涉及到城市经济、管理和运营的方方面面,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所以我估计现在这种以部委为单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在国家统筹后将会有所变化或调整。
记者:2013年同往年相比,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新进展,现状如何?
陈新玉: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各地热情都非常高涨。地方政府对于智慧城市真正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能够真正意识到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管理,决策、运行好处的还不是很多。2013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新一届政府出台了一些促进信息消费、鼓励政府购买服务这样一些大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基调和方针都是比较明确的。随着新一代政府在这些政策上的具体化和细化,2013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开始朝着务实、更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向在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意识更重要
记者:近日,某专家在一次智慧城市论坛上说到:“中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已有154座,规划投入的建设资金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但截至目前,真正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的内涵,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东西一个也没有看到。”您对此如何看待?
陈新玉: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框架包括方方面面,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全面,不仅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非常全面,而且其建设内容和要求也会随着其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变化和提高,因此,尽管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甚至有些城市想把智慧城市的所有东西一些性的都做上去,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看到这样的样板。目前的情况是:现在有很多地方,在智慧城市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或某一个重点上有突破的还是很多的。所以,我觉得大家是在一些自己城市关注的方面做突破,目前属于这样一个阶段。上面专家说的是一个事实,也是智慧城市发展所必经经历的阶段。一个城市要想把所有事情一次性的都做起来,这不太可能。
我们现在觉得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对于智慧城市的投入和探索还是比较靠前的,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相对来说,中国比较发达的几个经济区智慧城市的发展相对快一些,内地、中西部相对会慢一些。这跟经济实力和人们的认识有关,但相比较起来更重要还是政府的意识。虽然,智慧城市建设不完全都是由政府投资,政府主要负责建设一些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其他的还需要社会资源参与进来,但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支持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