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产业带动让电动汽车跑得更快
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缺乏统一充电标准,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电动汽车配备电池规格不统一,型号、接口与充电站不匹配;充电时有的电动汽车需要直流电桩,有的则需要交流电桩。
在今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的智能电网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薛家岛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入选智能电网综合标准化试点工程,成为全国12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领域的试点工程。
规范的服务流程和领先的行业标准,吸引了全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瞩目山东。随着世界功能最全、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薛家岛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落成,天津力神投资的30亿元动力电池项目紧跟其后在青岛市黄岛区落户。而临沂充电站的城乡覆盖,使得位于临沂的山东沂星电动汽车的产能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据预测,若全省形成10万辆电动汽车规模,电池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电动汽车直接产值也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如果再考虑其规模与杠杆效应所带来的产业影响,还将拉动汽车零部件、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2000亿的延伸产值。
产业升级离不开技术革新,充换电服务网络还加快了电动汽车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步伐。2012年4月,青岛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电动车辆核心零部件产业化基地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奠基,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科院化学所、青岛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山东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群雄合力,让青岛电动车产业呈现出自主创新、科研助力发展的态势。
当前,以青岛薛家岛、临沂焦庄等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充换电服务网络,已成为全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充换电站建设运营的亮点和典型。国家科技部、能源局等中央部委和天津、甘肃等二十二个省市领导先后视察指导,对山东省电力公司服务电动汽车发展,建设运营充换电服务网络给予高度评价;美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到站交流,国内200多个团组,3000多人次参观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在行业内外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