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管理+运维外包让电动汽车跑得更省
2012年11月7日,青岛供电公司收到了一张特殊的支票。这张支票面额不大,但意义重大。它是青岛交运集团交纳的电动公交车充换电服务费,也是青岛薛家岛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运行以来收取的第一笔服务费。这不仅标志着青岛供电公司实现了电动公交车换电模式的运营收费,也为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商业化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青岛市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成功商业运营,离不开多方合作共赢的协同运营模式。薛家岛充换电站采用“主业管理、运维外包”的运营模式,由专业运维公司负责充换电站运行维护,供电公司负责管理和经营。具体来说,青岛供电公司和汽车生产厂家、电池生产厂家签署商业合同,实施专业化分工:汽车生产厂家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驾驶员的培训及车辆的维护保养,全程跟车指导,并随时搜集青岛路况信息,为技术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与电池厂家明确电池租赁期,限定电池性能下降到80%时更换新电池,电池生产厂商负责对旧电池妥善回收处理,有效规避电池性能下降风险;青岛供电公司全程提供电力保障和咨询服务,建设充换电设施,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
在收费方面,青岛供电公司创新采用电池度对电量进行计量,在服务车辆上安装直流电表,通过计量电池出口侧电池度进行结算,每次换电都产生一张由操作员和司机双方签字认可的业务单。经过与青岛市物价局、财政局、交通委多次讨论协商,最终确定以油电差价为依据,与油价联动的动态价格测算方式,按月与公交企业进行电量的核收,与客户共同寻求价格动态平衡,实现共赢。
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动汽车的日常运行,青岛供电公司与用户确立了动态联系机制和联合调度机制,安装车辆监控系统,调度人员根据充换电历史统计数据及车辆位置、运行状况、剩余SOC等实时信息进行统筹调度,优化车辆充换电行为,保证车辆和充换电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还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当运行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应急电话与青岛供电公司服务中心联系,就近请求应急救援,与许继集团公司共同研制的专用应急车,配置在青岛市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关键位置,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青岛供电公司的商业运营方式节省了客户的行车成本,体现了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优越性,合理有效实现了电网企业和公交企业的双赢,得到了双方认可,为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商业化运营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