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较早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的省份之一,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运营数据和管理经验,形成了符合电动汽车发展规律、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截至2013年12月31日,山东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已安全运营1287天;服务车辆行驶里程5062.05万千米、充换电电量5353.26万千瓦时、充换电499479次,充换电量占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31%,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城市交通领域以电代油提供了山东路径。
智能充换+网络覆盖让电动汽车跑得更远
电动汽车能跑多远?这一直是很多人对电动汽车的最大质疑。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电池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电池不仅价格高,充电时间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会出现衰减的情况。而采用换电方式,在使充电变得像“加油”一样快捷的同时,有利于开展电池运行监控和维护,确保车辆续驶里程和运行效率。
“目前,山东的换电模式主要针对电动公交汽车,供电企业负责充换电站建设和动力电池租赁,为电动公交车提供换电服务,公交企业交纳换电服务费,有效破解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无法满足公交车日行驶里程的难题。”山东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1年7月11日,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青岛薛家岛智能充换储放一体化示范电站投入试运行。与单纯的充电站充电桩充电不同,薛家岛站是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该站可以自动跟踪车辆,公交司机直接开车进入换电车道,多组电池箱更换同时完成,每车次换电时间约6~8分钟,实现了电池箱更换过程的安全可靠、实用高效。
依托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青岛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八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出新型标准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研制出自动多箱快换设备,建成电动乘用车电池自动配送系统,开发出两种不同方式的车载直流电能表,研制出三种智能车载终端,设计出基于物联网的充换电智能运行调度系统,实现电池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应急状态下的快速更换。截至2013年12月31日,青岛充换电服务网络安全运行909天,累计换电233845次,服务车辆总行驶里程3000万千米。
除了电能补给速度外,充换电服务网络同样是决定电动汽车能跑多远的重要因素。2010年以来,山东电力与17地市人民政府签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全程深度参与山东省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意见的编写,明确“换电为主、插充为辅”的能源补给方式;促成省市政府出台了17项扶持政策,对电动公交车给予最高40万元/辆的财政补贴,济南市给予电动出租车6万公里内每公里0.5元补贴和20%充换电站建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山东电力还会同交通、规划部门,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以青岛、临沂、济南等城市为核心节点,以京沪高速、济青高速为骨干向外辐射,规划建设217座充换电站、460座电池配送站、14275台交流充电桩,建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标准统一、城际互联的充换电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