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德国政府推动了诸如将国企私有化、放松管制等一系列旨在提高企业效率和加强竞争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发生在金融领域,也发生在实业领域——同时对西门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德国历史上,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参股的方式和实业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西门子的一些大股东就是德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少数几个金融机构。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德国金融领域存在着诸多管制、全球资本流动性低以及德国实业企业竞争力强等原因,德意志银行等寡头垄断金融机构的利润是有保障的。因此,这些金融机构能够长期持有企业的股票而不急于索取高额的分红。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德国逐步放开了金融领域的管制、全球化大潮带动全球资本流动性增强。德国的资本可以比以往更多的流向回报更高的国家,而外国资本也可以涌向德国。竞争的加剧等诸多原因促使西门子的这些股东有更强的意愿索取更多的分红。
实业领域的改革,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以及招标制度的变化更是直接威胁到了西门子的利益。正如德国产业观察家丹尼尔拉•德库汀斯在其《百年基业:西门子的机遇、困惑与梦想》一书中所言:“那时西门子80%的客户是政府部门以及很大程度上受政府部门影响的邮政机构、铁路公司、医院和能源供给商等。”改革之前,上述机构(国企居多)采用的都是协调招标制度。比如说,德国电信每年都会招标。“如果说西门子的报价是最高的,这并不意味着西门子会空手而归,而仅仅是意味着其同年获得的订单份额要比往年少一点。”
长期以来,技术和品质一直是西门子的强项和立企之本,以至于他们的维修工人总是没有太多事情可做。改革之前,对于西门子来说,一些时候,虽然由于对技术和品质的过于重视,西门子的产品性能会明显超出客户的实际需求,并且推出产品的速度也比较慢。但由于和客户的特殊关系以及协调招标制度,西门子实质上的竞争压力并不是那么大。
然而改革之后,不少上述国有企业都实行了私有化,这种协调招标制度也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受政府影响明显的客户以及为数众多的已经私有化了的原国有企业纷纷开始施行更严格和透明的招标制度。在性能符合招标要求下,报价高者将空手而归。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大潮不可避免涌来的背景下,西门子的重要竞争对手们同期却也都有了质的变化。那时,瑞士BBC和瑞典Asea公司合并组成了ABB集团,实力大幅度提升。杰克•韦尔奇在GE已经上任了10年之久,经过一系列大裁员、兼并和重组,GE比以前更加灵活。另外,同一时期的日本经济也正如日中天,日立、三菱等一大批企业更是异军突起。
平静已久的江湖突然起了波澜。在德国以及欧洲的一些招标中,西门子的传统订单被其竞争对手抢走了不少,百年西门子危机四伏。
其实,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是西门子,宝马、奔驰等传统德国制造企业无一不深受影响。另外,德国之外诸如东欧等地区的生产成本明显比德国本土低。然而受德国传统公司治理理念的限制,产业转移变得格外的困难,企业的竞争力也就随之而遭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