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贺之渊:中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历程的见证者(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2013/10/30 15:22:43  我要投稿  

2011年初,带着经过无数次试验验证的柔性直流成套设备,贺之渊和他的团队远赴上海南汇风电场开展工程实施。那是一段艰苦,却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早春时节,上海飘起了北方才有的鹅毛大雪,大家在零下的室温中,踩着梯子徒手安装设备。无论当天的工作在凌晨几点结束,贺之渊都会给大家鼓劲儿、布置第二天的任务。项目地处远郊,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中午大家就在工地蹲着吃饭,晚饭则常常要到22点以后才能享用,以致多次被服务员误认为他们是工地的工人。谈起这段经历,贺之渊感慨地说,“正是因为有这样和大家同甘共苦的经历,实打实地亲自实践,才更让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满怀信心,我们这支团队是最棒的!”

贺之渊说他的团队最棒,这不仅有他个人对团队的自赞,更有院士和权威专家的肯定。2011年7月25日,在上海工程投运暨专家鉴定会上,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中国科学院卢强院士、周孝信院士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经受了实际运行的考验,运行稳定可靠,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动态模拟仿真、高电压宽范围直流取能、全数字化分段式IGBT驱动、多层面能量平衡电流控制及高速脉冲分配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仅用了5年的时间,贺之渊和他的攻关团队就走完了跨国公司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亚洲首条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成套设计和建设运行,使国家电网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第3家具备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计、生产、试验、安装调试等全套核心能力的企业。相比西门子工程投运,仅晚了半年时间。

那一年,他34岁,毕业仅仅5年,却能完成如此重大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实在令人赞叹。在询问他何为制胜法宝时,他只说“我读书时就在恩师汤广福教授的带领下搞科研、做项目,遇到的也都是非常棘手、前沿的难题。开始大家也没信心,可是老师一直很有激情地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攻关,几年下来的成绩就让人大吃一惊。这个对我的影响很深。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完成世界性难题的那种成就感比你给我多少钱还要珍贵。”

2011年,亚洲首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贺之渊没有片刻停歇,又向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发起了进攻。科研人员挑战器件极限,系统深入开展技术研究。2013年3月5日,在国家能源局主持的“1000兆瓦/±320千伏柔性直流换流阀及阀控设备”技术成果鉴定会上,总经济师李冶亲临现场、兴致盎然。包括周孝信、郑健超、潘垣、沈国荣、雷清泉、王天然、余贻鑫7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给予了极高评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产品性能优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总体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建议尽快投入生产应用。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