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慧城市试点半年仍停留规划阶段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3/10/22 8:59:03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商业化的短板,正在让热火朝天的智慧城市身陷可持续发展的困局。如何让这场由政府挑起的城市智能化转型浪潮,最终回归市场主导、企业参与,实现各方利益共赢的轨道中?

10月15日,记者在2013年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上看到,一个在绵阳市政府强势推动下,整合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IBM、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者文思海辉以及当地消费电子巨头长虹集团共同推动的“家庭互联网”发布了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形态,通过硬件、软件、服务、数据以及平台的一体化整合,有望率先突破智慧城市的商业化困局。

智慧城市的商业化短板

早在2009年初,当IBM集团CEO彭明盛首次抛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时,这被认为是政府摆脱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短短几年时间,以“智慧地球”为起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在中国获得地方政府强势推动下迎来发展的高潮。

截至2012年底,中国抛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城市数已超过400个,预计前期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在今年1月份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8月份再度公布10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后,累计数量已达到193个。

来自咨询机构安信国际的预测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加上后期各种数据中心、分析设备和服务设备的投资,市场总规模将达2万亿元。

面对一个高达2万亿元的新蛋糕,时隔半年多后不少第一批试点城市仍未开始智慧城市建设,仅停留在规划阶段。对此,国务院物联网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认为,“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通往智慧的道路还很长,关键在于获得试点后,真正往智慧的方向去发展建设”。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在为地方政府带来大量的项目和工程,为相关电子信息企业获得大量的订单和收入过程中,民众整体的参与度不高,对于智慧城市成果的了解也偏少。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唐斯斯则建议,“民众本应是智慧城市建设参与的主体,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智能化服务,否则就会让智慧城市建设偏离初衷”。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