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中国智能交通建设或处于入门阶段?(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2013/7/24 14:12:29  我要投稿  

最近,一则“武汉2亿元研制智能交通系统被中国式过马路逼瘫”的新闻,也让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科研处感觉“压力很大”。

“实际上没有被逼瘫,只能说运行效果打了折扣。”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这套智能信号灯系统,可以感知路口的车流量,并通过优化计算,自动调节红绿灯的时间。但如果本应通行的车辆因为横穿马路的行人而无法通行,计算机也就无法准确算出下一次红灯的亮闪时间。

而作为智能交通实现交通分流的重要一部分,发布交通流量的125块诱导屏有时也是形同虚设。一块黑色LED诱导屏,不停地显示“武汉精神,敢为人先”的黄色标语。“武汉的道路稀烂!”一名出租车司机一边摆手一边向记者介绍,“有些地方到了周六周日,进去就别想出来。”

他还不知道,在听起来宏大无比的智能交通建设计划中,自己的雪铁龙汽车也在其中。据了解,武汉1.5万辆出租车都被安装上GPS传感器,将车辆的所在路段和运行速度等信息,传送到后台,并成为目前相关部门测算道路拥堵程度的唯一依据。

“现在算出来的准确度还不是很高,还不能达到90%以上,所以还没有发布。”武汉市交通管理局科研处的一位科长介绍。

王笑京直言不讳地指出,虽然大部分城市都架设了交通诱导板,但准确和全面掌握实时交通流量的只有几个城市。

“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智能交通刚刚开始发展,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数据采集。”吴建平一字一顿地强调。这位走访过许多城市的专家甚至发现有些城市“派人在路口数数车,然后发布拥堵或通畅的信息”。

各部门之间共享的态度是有的,但是具体执行起来还是有困难。

对于智能交通这辆快车来说,在中国另一个水土不服的状况是“司机太多”。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