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规划介绍(8)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智慧城市网    2013/1/25 14:44:44  我要投稿  

长期效益第三关键是系统完善更新的效率。长期运行的系统必须要有环境适应能力,要能够及时更新改进系统。信息系统不可能一次设计成功,一方面要在运行中完善设计不周全之处,另一方面系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更新,自我改进能力是系统生命力的核心。

长效系统不是功能完善的静态系统,而是拥有自我调节改进机制的自适应系统,项目的管理机制是自适应能力的关键,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是项目长远效益的保证,没有充分考虑管理模式的项目都是不可行的。

城市智能系统可选择的管理模式包括政府、政府事业与非盈利组织、企业,不同机制各有优势,应根据服务业务的特点选择。

(1)政府运行机制

政府机制的特点在于不计较当前经济利益,适合于管理没有当前经济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机制的缺点在于成本较高,项目的创新与改进能力弱,政府管理模式缺少有效的反馈改进激励机制。

(2)特许权运营与非营利组织

特许经营与非赢利组织模式的成本要优于政府模式,更适合于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带有公益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创新能力与灵活性也优于政府模式,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对其公益性服务贡献给予支持。

特许经营与非赢利组织模式需要严格管理,要实现账务公开、外部定价等措施实现管理政府资源使用公平。这种管理模式在反馈改进效率上仍不够理想。

(3)企业机制

企业机制是最有活力的管理机制,其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效益反馈激励机制,企业机制最有利于创新与扩大再生产,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机制,企业机制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效率建立在经济利益导向的基础之上,企业机制难以在看不到明确经济效益的业务中发挥作用

五、 政府在智慧城市长远发展中的作用

1. 信息化建设没有捷径

对智慧城市过度的宣传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看出冠以“智慧城市”的规划比没有智慧城市头衔的信息化规划水平高的地方,新名词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创新思想是通过项目优选体现的,规划的注意力还是要放在政策设计与项目选择上。

不要期望智慧城市、智能城市能够带来信息化建设的捷径,捷径是不存在的,信息化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工具,工具发挥效益需要环境的配套,环境的改造建设不能突变,智慧城市也不能带来突变,规划需要平静的心态,不要总想跨越式发展,很多效益是通过缩小项目规模实现的。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