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3月9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了《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电力企业联合组织,中电联本次发布的《研究报告》以国家今年出台的电力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国家能源、水电等“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基础,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十二五”期间电力建设需求,对即将出台的行业整体规划具有“前哨战”作用。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
考虑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较长周期,《研究报告》中对电力需求预测在“十二五”和“十三五”逐步调减:
“预计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02万亿~6.61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9.5%,推荐为6.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8%;最大负荷达到9.66亿~10.64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9%~10.0%,推荐为10.26亿千瓦,年均增长9.2%。”
“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8万亿~8.81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6.6%,推荐为8.4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最大负荷达到13.03亿~14.32亿千瓦,‘十三五’年均增速为4.9%~6.9%,推荐为13.66亿千瓦,年均增长5.9%。预计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3万亿~12.67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达到18.54亿~20.82亿千瓦。”
“‘十二五’期间电力弹性系数为1左右,‘十三五’为0.80,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我们对此理解有二:第一,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反映在电力需求也要经过一轮周期的调整;第二,最大负荷增速始终领先平均,我们在推敲装机缺口时、在特高压短期内难以实现跨区域输电的大背景下,还是应当充分考虑最大负荷增速和新审批装机地理位置差异,换句话说我们认为至少未来两年这个缺口将持续增大。
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电源建设当“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而从规划预测的角度,“十二五”主要由水电贡献增量,“十三五”核电、气电和太阳能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
“‘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3.01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煤电9.28亿千瓦,核电4300万千瓦,气电4000万千瓦,风电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5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及其他500万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9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3.8%,比2010年提高6.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5.2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2.4%左右。”
“2020年规划目标: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3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3.6亿千瓦,抽水蓄能6000万千瓦,煤电11.7亿千瓦,核电8000万千瓦,气电5000万千瓦,风电1.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500万千瓦,生物质、潮汐、地热等1000万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7.15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为37.0%,比2015年提8高3.1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7.3亿吨标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4.5%左右。”
与我们的判断相符,在发生日本福岛事件后对电源增长结构化调整主要体现在核电成为“十三五”主力,水电在2015年前将迎来建设高峰,而太阳能受基数影响,主要贡献体现在“十三五”。
水电和气电发展研究
从增长弹性和贡献占比的角度主要研究水电规划目标和气电发展。与之前市场理解“十二五”水电将主要以大型电站开发为主不同,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大中小开发相结合”,我们认为这也是最符合国情和现状的。
继续加快开发、尽早开发完毕开发程度较高的长江上游、乌江、南盘江红水河、黄河中上游及其北干流、湘西、闽浙赣和东北等7个水电基地,重点布局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等6个大型水电基地。重视境外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开发缅甸伊江上游水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