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两会”期间,一纸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引爆了各方对智能电网的热情。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这是“发展智能电网”继2010年及2011年,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智能电网的建设已得到了政府高层的认可。政策似乎透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将不可逆转。只是面对这个炙手可热的“概念股”,抛开政策、资本、地方政府的巨大热情,我们又究竟离智能电网时代还有多远?
智能电网持续升级
自“智能电网”概念在我国被明确提及之时,国家电网公司似乎就一直充当着东道主的责任,大力推进中国式智能电网建设。
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仅智能电网研发投入就高达64.5亿元。2012年,该公司的投资重点仍然放在以特高压为重点的工程项目、以改造为主的配网建设和以智能变电和配电自动化为重点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上。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预计在智能电网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其中,集中针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展攻关,预计全年研发经费将达80亿元。相对于2015年建成5000座智能变电站宏伟目标,去年近100座的试点项目不过是凤毛麟角。
尽管国家电网公司一再强调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但在特高压工程仍尚存质疑的现实下,“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密切绑定“特高压”的做法仍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醉翁之意不在酒。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此前表示,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集中力量推进特高压前期工作,确保4项特高压交流工程和3项特高压直流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四交三直”即锡盟—南京、淮南—上海、蒙西—长沙、雅安—皖南特高压交流工程,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哈密西—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还要力争浙北—福州1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和准东—四川、锡盟—泰州2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在年内获得核准。
与电网公司一样,对智能电网怀抱巨大热情的还有地方政府。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21类共228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建设,在发电、输变电、用电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原有设备的改造、升级和新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2月2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上海正全力迈向全球高端“智造”中心。“十二五”期末,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番,智能电网建设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在此之前,上海已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10多项试点工程建设,如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用电系统采集系统、智能用电楼宇试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等。预计上海电网“十二五”期间智能化投资约126.1亿元。
与此同时,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区城市也相继描绘出智能电网建设蓝图,目标之宏伟直指“千亿级”。
地方政府致力于转型升级,抢占智能电网建设先机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尽管我国已将智能电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但却始终缺乏国家层面的规划支撑,关于智能电网建设长效的战略决策研究机制远未形成。现阶段地方政府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智能电网建设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专家强调,仅从目的和功能看,单纯的传统输电网络绝难完成智能电网的使命。须将发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等纳入,实现发、输、变、配、用、调各环节的统筹管理,才能实现电能高效、低碳的生产、输送、调度、分配及使用,而这对于电网的考验无疑将是巨大的,切不可盲目乐观。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刘俊勇认为,目前国内电力行业面临的挑战是输电网安全运行风险严峻、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亟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日趋显著、电网抗攻击能力需要增强,以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压力加大,在这种现状下我国距离成熟的智能电网时代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