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核心提示:眼下,电力行业步入信息化深化改革阶段,基于业务应用的融合之势,对包括基础设备提供商,管理软件应用及IT系统集成及服务商等IT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对于电力信息化供应链上的各路参与方,他们将如何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找到自身的一席之地?
目前,电力行业作为国内少数几大重点投资行业之一,蕴藏着巨大的“IT能量”。五大发电集团信息化建设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自上而下,有的集团是地方和总部共建。但目标和总体规划都是一致的。
“发电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大多数火电企业成立时间久,信息化建设相对风电、水电企业的信息化完善,新能源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更注重IT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火电企业则注重系统改造或完善,更注重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财务和业务一体化、集约化等相关工作。整个行业越来越注重两化融合工作。”北京国电软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萌说。北京国电软通是由北京国电联合商务网络有限公司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面向电力行业提供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汇聚了来自电力行业领域优秀的信息化专家,旨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及解决方案、IT服务、系统集成服务、节能产品服务。
据李萌介绍,国电软通主要关注发电领域,电力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围绕重点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基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一体化平台建设阶段。2011年相应投资重点也对应到业务系统建设和对全局数据的采集、存储、利用和共享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管控一体化和数据信息集成共享,达到企业综合管理的目标。
201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SG-ERP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启动年。在国家两化融合的政策推动之下,除国家电网以外,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及相关企业均在持续推动其信息系统的完善及深化应用。
尤其是,2011年将步入智能电网建设的黄金期。国家电网公司自2009年5月提出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以来,先后在全国开展了21个试点项目,提出了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框架,并开始进行多项技术攻关。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在这一阶段,电力设备市场需求将全面启动。智能电网围绕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而展开。在经历了2010年的试点工程的启动时期,2011年则加快步入信息化全面部署阶段,尤其是各地智能电网规划相继出台,各省投资均保持在几十至百亿的投资规模。
由于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接入的问题,这将为风电、光伏发电等相关产业乃至整个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此外,智能电网还将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因此智能电网产业将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此外,全面建成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及实施“五大”体系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数据中心和资源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一体化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切实保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深入推进信息化精益管理等,均被电力用户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成熟期的商业机会
“2011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是很有吸引力的领域,诸如国网、发电厂及农网(农村电网)等都有很好的商机;2010年我们就参与了部分项目,主要是诸如新疆兵团电力等边缘性项目。”新疆中兴新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斌说。
作为业务聚集于网络架构和行业生产调度通讯等领域的一家SI,新疆中兴新网络跟中兴通讯形成了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在政府、运营商等行业市场,牢牢占据一席。新疆正在全力开发其丰厚的煤炭资源。基于此蒋国斌表示,他正在申请新的合作资质,目标是进入更广泛的电力行业。
实际上,步入“十二五”规划期,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然步入新的阶段。整个信息化工作步入深化和优化的成熟期,改革初期面对的困难基本都已突破,这一阶段将是电力信息化的继续完善和向高深尖迈进的新时期。
对于IT企业而言,2010年就已布下战局。以中兴通讯为例,公司负责人表示,2010年,随着瑞昌用电信息采集试验点以及杭州配网样板点等一批项目的顺利展开,中兴通讯SG EPON已经成为智能电力知名品牌。2010年中兴通讯顺利入围国电总部第一次集采,在基站设备布局中,该公司已在杭州电力,河北廊坊电力FTTH三网融合项目、国家东北电网监控系统、国家电网应急指挥高清视频会议等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