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由于国家对清洁能源消纳利用的倾斜,以及电源建设与消纳送出逐渐协调,清洁能源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逐步提升,清洁能源发电的产业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长期来看,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逐渐实现平价上网和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交易规模的扩张,我们预计行业的增量将主要集中于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市场。
三、2018年能源市场走势分析
3.1煤炭行业:库存持续低位,产能出清,供需紧平衡,价格将继续上扬
2018年整体来看,各煤种偏稳运,但随着产能出清的持续推进,供需在下半年有紧平衡迹象,但为了保障煤炭供应,发改委将持续抑制煤价。持续去产能将带来煤炭供应趋紧,煤炭库存制度将进入完善修改阶段,政策调控风险增加,煤炭价格或将高位震荡运行。煤炭企业经营状况会有所改善,负债率将有所降低,在市场和政策影响下,预计18年国内煤价(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为标准)将保持在中高位并呈现震荡态势。煤炭需求在能源消费弹性恢复中继续回升,2018年供需缺口进一步放大,我们预计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扬,而非当前市场中的稳中有降。煤炭板块将迎来周期繁荣新机遇。
中长期来看,虽然煤炭在能源消费的占比将逐渐下降,但其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地位难以动摇,煤炭消费总量略有增长,结构调整成为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伴随宏观经济企稳、去产能、去库存周期结束,以第二产业为代表的主要用能部门恢复性生产,带动电力和能源消费恢复。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水电增速已过峰值区间,将确定性地逐年下滑,新能源份额增长空间有限,煤炭消费弹性系数或将恢复正常区间。
3.2石油行业:油价回升趋势明显,但上升空间有限
在不出现突发性地缘政治事件造成原油供应中断的情况下,我们认为WTI原油基准价格中枢在2018年大概率在50-65美元/桶之间运行,这主要是由于高油价时期上马的大批长周期项目在2017年前已经陆续投产形成增量,这些增量产能形成的峰值有望在2018年充分释放。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和自然衰退,这些项目的供应增量影响将逐渐减少。此外,如果OPEC继续减产协议,那么很可能将会同时延长全球原油产量自然出清以及供求再平衡的时间,因为同油价实质回升所需要的周期性产能出清不同,OPEC的减产协议事实上是通过行政手段封闭了原油日产量,但这部分产量会随着原油市场行情变动而随时收放,这也给原油市场供应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整体而言,2018年油价回升趋势较为明显,在不出现地缘政治及战争等不确定因素条件下,油价实质上升空间有限,应该不会超过65美元/桶的价格。此外,随着债务到期潮的来临,我们认为,诸多优质油气资产将流入市场,这将有力地驱动油气投资并购的进一步活跃,北美和世界主要产油区域,将出现数十年一遇的战略性机会,这将给油气产业链的上游带来历史性的投资机会。
3.3天然气行业:天然气消费将不断放量,看好天然气行业发展
2017年12月初,液化天然气价格实现连续增长,并创下历史新高9400元/吨,大约是6.7元/方天然气,受价格高位影响,国内部分城市加气站关停,工业用户关停。由于“十三五”期间,发改委和能源局主力推广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并将天然气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介于燃气的清洁性和环境友好性,天然气消费在2018年及未来中长期有明显放量趋势。
从供给格局来看,天然气供给主要有国内供应以及进口LNG和管道气,国内供给区域主要包括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松辽、四川、沁水等,进口天然气主要包括南海LNG、东海LNG,中亚管道气、中俄西线、中俄东线、中缅管道气等,整体而言,天然气通道建设保证的前提下,进口天然气持续增加,天然气供给态势向好明显,中长期有供大于求的趋势,但18年供需平衡高预期,天然气价格不会出现暴涨情景,价格将震荡上行,天然气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上游产气和下游分销以及天然气发电、天然气交通等环节。此外,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的普遍推广,加之“十三五”天然气应用推广政策促进力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上游产气和进口气入境渠道是2018年天然气消费扩张的主要瓶颈,但中长期来看,本土常规天然气由于储量和开采技术成熟等多方面原因的产能增长有限,天然气进口增长空间有望随着输气通道的建成而不断增长。
3.4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小幅微调,非化石能源行业发展利好
2018年,电力供应能力将稳中提升,电源结构小幅微调,主要表现在火电占比将有序下降,下降空间主要由气电、风电及光伏上网发电的比例小幅上升来填补,核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5000万千万,在建规模增长缓慢,但路条将继续增加,常规水电装机总量将超过3.1亿千瓦,增长空间不明显,三北地区分店开发将继续推进,同时,华东、南方及海上风电装机及上网电量都会小幅量增,光伏行业将经历最后的寒冬期,新能源消纳问题将会持续缓解,看好产业链双向整合以及资产投资与并购并购趋势,新能源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并且电力设备制造业将持续利好。鉴于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中角色的新定位与新变化,18年开始,非化石能源行业发展在政策导向与扶持力度的增长而持续利好。此外,分布式能源系统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模式,将逐步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手段,以打破现有的能源供应体系,并将朝着智慧能源或者智能微网的方向发展,形成大电网之外的一种独立的供能解决方案。
整体而言,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之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从总体上而言,上一轮的高速发展导致的能源产能过剩以及供需格局的恶化已经随着供给侧改革及产能出清而基本结束,我们正站在能源新周期的起点上。煤炭也将随着去产能的决定性胜利而迎来周期繁荣新机遇;而油气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抓手,也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支撑,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国家释放油气发展空间信号明显;2018年将着力化解煤电产能过剩,在煤电装机增速整体放缓、利用小时数下降趋势得到缓解的形势下,利好存量大机组,而6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主要集中在大型发电集团,因此,化解煤电产能过剩政策将对大型发电企业上市公司形成利好;此外,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基本解决的时间表已定,中长期来看,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逐渐实现平价上网和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交易规模的扩张,我们预计行业的增量将主要集中于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市场。
四、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及地区冲突对能源供给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经济发展不达预期也会存在一定风险,还有环境灾害等不可抗力亦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