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能源供应基础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推动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加强电网、油气管网建设,促进能源产业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夯实我省能源供应基础。
1.安全集约开发煤炭资源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勘查。以双鸭山—虎林、七台河、鸡西、鹤岗四大煤炭开采区深部及外围区域为重点,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勘查力度,及早满足煤炭资源开发前期工作需要。到2020年,全省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0亿吨。
加快煤炭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实现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到2020年,引导退出煤矿40处、退出产能2282万吨,其中,龙煤集团退出产能1769万吨;地方退出产能513万吨。按照淘汰关闭一批、整合改造一批、减量重组一批的原则,运用法制化和市场化手段以及安全、环保、技术、质量等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龙煤集团等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利用国家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加快新建矿井建设。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发展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环境保护水平高、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低的先进产能,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矸石不升井等绿色开采技术。推广岩巷快速掘进、高效充填开采、智能工作面综采、薄煤层开采等先进技术装备,提升煤矿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煤炭产能稳定在1.2亿吨左右,煤炭产量0.7亿吨左右;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达到85%以上,小型煤矿达到75%以上。
专栏3重点煤矿建设项目
2.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加大煤矿安全基础和技术改造投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强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完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推进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示范矿井建设,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全面推进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推进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煤矿“打非治违”和重点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到202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0.2以下、中型煤矿0.5以下、小型煤矿1.2以下。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职业病危害基础防控能力。2.清洁高效发展煤电以“煤头电尾”为抓手,优化电源区域布局,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清洁高效坑口电站。支持龙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与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开展煤电联营合作。以热定电,科学有序推进民生供热,优先发展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公用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煤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国家防范煤电产能潜在过剩风险要求,合理控制煤电项目建设、投产节奏,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发展。提高煤电准入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关停落后机组80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省煤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579万千瓦。
专栏4煤电建设目标和重点
3.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风力发电重点布局向我省西部地区转移,利用西部地区盐碱地、沙化地等未利用地丰富优势和电力消纳能力较强优势,优先开发、集中打造大型风电基地。在加强生态保护前提下,有序开发东部等其他地区风力资源。因地制宜提高风能利用效率,积极开展分散式风电试点示范。到2020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9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大型太阳能电站重点布局在我省中西部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和东部四煤城采煤沉陷区,集中打造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和东部四煤城大型光伏发电基地;大力推进光伏精准扶贫,在重点贫困地区推进建设一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鼓励利用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全省太阳能发电容量达到6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等中心城市周边地区,鸡西、双鸭山、鹤岗、绥化、抚远及农垦等粮食主产区,规划布局一批以秸秆和粮食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在牡丹江、黑河、伊春等林区,建设一批以林下剩余物、废弃菌袋等为主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加快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研发,选择有条件的燃煤电厂进行秸秆掺烧改造试点,降低电厂煤耗,减少生物质直接焚烧污染。开展生物质气化发电、沼气发电试点示范。到2020年,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5万千瓦,年消耗各类生物质资源1300万吨。水电。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内河资源为主,按照流域规划,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梯级、有序、滚动开发,重点加快牡丹江干流莲花水电站以下江段、汤旺河干流、海浪河干流等流域水电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尚志、五常抽水蓄能电站,完成依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提前开展其它优质站址资源的前期工作。到2020年,全省常规水电装机达到120万千瓦。
专栏5可再生能源建设目标和重点
4.稳定油气开发。大力实施精细勘探、效益勘探和战略勘探,开展非常规资源勘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储量。实施原油精准开发,加大外围油田难采储量有效动用力度,减缓大庆油田产量下降速度。实施“以气补油”战略,加快深层气勘探,推进天然气增储上产。在鸡西、鹤岗和哈尔滨依兰布局建设煤制气、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等项目,建设煤基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供应基地。同时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海外油气田合作开发步伐。继续加大复杂区块油气开采技术攻关,大力推广采油系统优化配置、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油气密闭集输、油田伴生气和凝析油回收利用及三次采油等技术。到2020年,油气产量当量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其中国内原油产量2900万吨,天然气产量50亿立方米。
5.推进煤炭、石油资源精深加工以“煤头化尾”为抓手,“量力而行、量水而行、量环境承载能力而行”,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煤城资源为依托,以现有煤化工园区为载体,建设煤制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强与神华集团、中海油集团等大型央企合作,推进双鸭山煤制油、煤制烯烃等大型煤化工项目谋划工作,鹤岗市谋划建设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发挥中海油华鹤公司示范作用,打造现代煤化工示范园区。推动焦化等煤化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推动煤城发展转型。以“油头化尾”为抓手,强化炼油、乙烯、芳烃项目联合布局,增强基础化工原料的供应能力。落实与中石油框架协议,推进大庆石化结构调整升级改造项目,争取中石油启动大庆炼化扩能提升工程和千万吨俄油及百万吨芳烃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石化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石化延伸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乙烯深加工、聚烯烃生产和深加工、C4/C5/C9深加工、重油深加工等产业链,打造大庆石化产业基地,推动油城发展转型。
6.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建成齐南至兴安500千伏向扎鲁特汇集电力通道,谋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的特高压外送通道。构建以中西部负荷为中心的东、西部500千伏电网环网结构。继续优化220千伏电网结构,除大兴安岭和伊春地区,其他11个地区均将形成以1座或多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的220千伏网架,满足负荷增长和电源送出需求。加快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着力满足农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提升供电质量。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发展需要,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分布式能源网络、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建设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能源网络。在哈尔滨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应用城市,建设充换电站、天然气加注站及配套服务系统。
专栏6电网建设重点项目
7.加快建设油气管网推进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项目(黑河—长岭)建设,加快建设向省内东部延伸的干线管网,实现哈、大、齐、牡、佳等省级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布局建设主要城市间天然气干支线管网,到2020年,省级输气干支线管网建设规模力争达到1000公里。谋划建设成品油外输管道。(二)引导能源绿色低碳利用转变能源消费理念,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推进生产生活用能绿色低碳化,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力争到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2015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鼓励大中型煤矿配套建设选煤厂,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加快现有煤矿选煤设施升级改造,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广煤炭提质和分质分级、洁净型煤和高浓度水煤浆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提高矿井水达标排放率和复用率,扩大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量,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力度。到2020年瓦斯抽采率达到60%,利用率达到35%,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矿井水利用率提高到75%。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均低于每千瓦时310克标准煤,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平均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准煤,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实施低质燃煤锅炉改造工程。积极实施散煤治理,城市区域重点推进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基本实现散煤归零。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市无煤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控制城市煤炭分散使用。
2.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加强天然气气源保障,完善管网、储气调峰设施,加快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交通运输、天然气发电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推广利用。积极探索在哈尔滨、大庆等地区适度布局天然气调峰发电或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在管道干支线覆盖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经济发达地区,鼓励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旅游集中服务区、生态园区和城市综合体等企业,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加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利用。
3.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推进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1、2号机组、华能伊春热电公司1、2号机组、国电哈尔滨热电公司1、2号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有序推进热电机组储热改造和纯凝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提升煤电机组运行灵活性,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十三五”期间,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391万千瓦以上。
4.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强化电力调度与运行安排,积极拓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途径,加快调峰电源建设,完善优化水电调度,推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鼓励清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跨省区能源交易和大用户直供,建设就近消纳试点示范项目。加强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开展应用储能技术消纳示范,促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