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
当前,我省能源供给“缺煤、减油、多电、少气”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能源发展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1.煤炭短缺局面长期存在。目前,煤炭仍是我省主体能源,近年来随着煤炭产量下降,我省煤炭自给能力不足,已成为煤炭净调入省份,每年需要从蒙东调入4000万吨左右煤炭,还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十三五”时期,我省煤炭淘汰落后产能与释放优质产能任务并存,煤矿安全生产与煤炭保障供给压力并存,煤矿接续能力不足,现代化矿井缺少,煤炭短缺局面难以有效缓解。
2.煤炭、石油资源接续紧张局面日益突出。现有大中型煤矿大部分井田境界内剩余资源储量面临枯竭,部分煤矿剩余服务年限已不足5年。煤炭资源勘探开发进展缓慢,可采出资源储量难以满足“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的煤源需求。大庆油田储采比已经降到9以下,储采平衡系数一直在0.6左右,剩余经济可采储量3.6亿吨,原油产量已经从2015年开始战略性调减。
3.能源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十三五”时期,国家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能源调结构的主攻方向,而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城市集中供热比例不断提高,冬季取暖保民生用煤总量逐年增加,2015年我省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9.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只有3.4%左右,与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制于省内用电需求和东北电网消纳能力不足,迫切需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4.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我省冬季供暖刚性需求大,热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重达到68.4%,因缺少抽水蓄能和燃气发电机组等优质调峰电源,电网调峰问题十分突出,电网削峰填谷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要求,窝电与缺电并存,风电弃风问题时有发生。
5.电力体制改革有待深入。目前,我省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虽然初步建立,但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市场化交易有限,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电价形成机制不完善,还没有完全形成科学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企业用电成本较高。
(四)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十三五”时期世界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呈现能源供需宽松化、消费结构低碳化、生产利用智能化、供需格局多极化、国际竞争复杂化的新态势。能源低碳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源技术创新加速推进,以智能化为特征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开始涌现。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显著提高。国家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发展,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从省内形势看,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肩负着振兴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我省能源发展提供了引领和支撑。伴随国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省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释放,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将得到快速发展,也将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我省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对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展。总体看,我省能源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为引领,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重大责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稳定油气供应,保障电力供给,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以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进能源资源精深加工,切实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推动形成全社会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效益优先,以智能高效为目标,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推动各类能源协同协调发展,大幅度提升系统效率。
——坚持绿色发展。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拓宽我省能源供给来源,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推动能源装备“走出去”,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能源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推进能源扶贫工程,重大能源工程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坚持安全发展。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重大责任,增强煤炭、电力、油气保障能力,加快淘汰煤炭、煤电落后产能,加快发展石油替代产业,加强煤制油气等战略技术储备,构建多元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三)发展目标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到202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06亿吨标准煤。加大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力度,煤炭产能保持在1.2亿吨/年左右,产量达到7000万吨;油气生产当量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0%左右。
——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6.5%以上,天然气消费提高到8%左右。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有序放开输配电价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分电压等级核定输配电价。售电侧改革扎实推进,有序扩大市场化可交易电量规模,在2020年达到总发电量的20%。
——节能降碳取得实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全面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31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内,电网综合线损率控制在6.85%。
——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配电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2)煤炭生产、消费综合折算系数分别取0.6727和0.6301千克标准煤/千克(受煤质影响,取近年均值);石油折算系数1.4286千克标准煤/千克;天然气折算系数1.3300千克标准煤/立方米;电力折算系数0.3100千克标准煤/千瓦时(当年煤电煤耗)。
3)非化石能源生产、消费量中含生物质发电规模。
4)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中含生物质、地热等非电利用规模。
5)能源消费分项加和与总量的差额为电力调出和其它能源消费。
6)预测能源消费总量时取整至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