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燃煤发电机组清洁生产的众多因素中,政策、技术因素被认为占到比较重要的比重,分别为40%和45.22%,而一度被媒体炒作的资金因素,则仅仅占13.04%。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有序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逐步落实,“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十三五”期间新增投资约2.3万亿元。
其中,到2020年底,水电开发利用目标3.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1.6亿千瓦,风力发电2.5亿千瓦。
对于“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态势,受访人群总体显示较为乐观。其中认为新能源将快速发展的达22.61%,中高速发展的达29.57%,平稳发展的达20%。也有27.83%的受访人群认为,新能源市场尚不完善,部分新能源企业融资、并网以及过于依赖补贴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未来新能源产业仍需要进一步调整。
售电市场建设信心向好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启动。2015年底,电改6大配套文件的出台,更为“十三五”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奠定了基础。“十三五”将是我国构建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更加安全可靠、实现综合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电力体系,推动我国电力生产、消费以及技术全面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电改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售电侧市场的全面放开,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售电市场建设,实现售电主体多元化,让电力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政策引导下,“十三五”时期,或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售电市场建设。中电传媒电力数据调查中心调查显示,信心极强的人群占比为20.87%,信心很强的人群占比为31.30%,信心一般的人群占比为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