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迎着风口,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并将引领“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趋势与潮流。
谈到能源领域商业模式创新,自然离不开“区块链”这一热点名词。从概念的起源来看,区块链最初出现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通过产生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从发展进程来看,区块链已逐步发展成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对于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去中心化的价值新体系,重构商业生态圈将发挥重要作用。
区块链的主要特点
简单地来看,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个没有中央控制点的分布式对等网络,通过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实现一套不可篡改的、可追溯、可信任的数据库技术方案,其典型特点为分布式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可篡改与信用共享等。
(1)分布式去中心化存储。区块链通过利用计算机程序,分布式记录全网所有交易信息,最终汇聚形成“公开大账本”。这意味着,每个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均可获得记账的权利;同时,在任何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都可以观察到整个总账。
(2)信息高度透明、不可篡改。区块链数据由每个节点共同维护,每个参与维护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同时,实现基础信息可追溯与不可删改。其协议与运作机制的关键在于标记“时间戳”,全部节点每十分钟一起记账、确认信息,形成记录全网十分钟所有正确、无重复信息的账本数据库“Block”,即为一个“区块”。
(3)有效实现信用共享。《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把区块链称为“创建信任”的机器,这是因为从理念与技术上,区块链第一次能够在技术层面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传递,往往需要基于一种信任机制来确权和记账,依赖于某个中心化的机构。例如,银行、证券交易所等,这种记账模式通常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区块链能够实现低成本的点对点价值传递,本质就是降低建立信任的成本。
区块链在金融、物联网领域的典型应用
区块链自身的典型特点决定了其在金融与产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正逐步付诸实践。
以供应链金融领域为例,由于不同的环节中涉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金融机构、仓储物流、保险等多方参与主体,目前有价值的信息散落分布在各个环节,任何一方都无法构建全链条的风控体系。因此,当流转到各个环节时,各方均需要对信息做大量重复式审核。
利用区块链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则可以实现全链条的信息贯通与可追溯。在凭证方面,可以基于区块链输出统一通用的凭证,可以是现有纸质的仓单、票据、应收帐款的数字化,也可以是直接的电子合同。
例如,一家中小企业拿着应收账款合同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不必像以前通过人工实地调研或者电话访谈去企业了解真实的贸易、信用等情况,从而消耗物力与时间成本并最终转嫁至贷款利率上;未来,企业在最初应收账款生成阶段即可通过私钥联合签名录入至区块链中,后续环节无需重复验证。
随着时间的积累,整个链条中的凭证和合同执行、交易、质押等过程记录逐步变成有价值的征信源数据。由于区块链里所有数据的录入都是各参与方共同确认和维护的,这种类型的分布式记账,参与记账的人越多,信用就越可靠,而基于此构建征信模型,被接受和使用的范围也将大幅扩大。
另一个区块链得到广泛应用的领域是其与物联网的深度结合。在未来物物相联时代,物与物之间的交易元素将产生显著变化。一方面,每一台设备都是交易主体和决策主体,区块链能够为物联网中智能设备之间建立起点对点直接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未来交易的内容将是设备以及数据等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其载体更主要将是各种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此外,交易频率也将产生巨大变化。
在未来物联网时代,设备与设备之间一天之内发生的交易可能是几十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