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都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所以产业政策都将导致失败。那么,把这句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系起来该怎样理解呢?我国高层领导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前所未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政策可多达数百条。
在9月13日举办的“经济学家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公开课上,第一电动网CEO邱锴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从中央层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为六类:第一类,宏观的汽车政策,包括汽车产业的振兴规划、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第二类,行业管理政策,包括车辆公告管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第三类,推广应用政策;第四类是税收优惠政策;第五类是推广应用政策;第六类是基础设施政策。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
这些政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中国开始着力推新能源汽车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发展,到2015年达到了33万辆之多了,累计到了49.7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的全球占比大概要超过30%,毫无疑问,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量是全球第一的。在质量上,万钢部长认为,核心技术取得明显进步,动力电池指标改进,驱动电机系列产业化能力得到了提升。商业模式上,比如分时租赁,专车模式,都取得了新亮点。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骗补问题的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壁垒,以及政策的不持续性。回顾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该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我们邀请了两位资深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清华大学车用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欧训民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问题。
一、两位老师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最早什么时候听到新能源汽车的,对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感觉,中国新能源汽车又给你们什么印象?
赵晓:我听到的时候可能是08、09年,那个时候美国是陷入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才有了4万亿的政策,4万亿的政策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研究国家的最前沿投到什么领域去。201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新兴产业的报告,在那个报告里面其中有一项就是新能源,另外一项是新能源汽车。等到2010年进入国务院文件,新能源汽车被列入重点发展大概七八项的产业之一,所以我关注到这一块,应该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事情。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