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能源互联网到底是什么,现在更清楚一些吗?是不是到了商业进场的时机。谈了这么久的能源互联网,到底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互联网+了N多东西,为什么一说加了能源就不那么容易了?
8月31日召开的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峰会上,大家有些新的见解,可供想在能源互联网有所作为的企业参考。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
“十三五”期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将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他也提到,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目前来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范必判断,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中国的能源,国外的能源改变了一些,但是也没有完全改变。具体而言:
从生产方式看:互联网世界的生产方式,是小规模分布式,它的制造方式包括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那么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我们创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能源现在远没有实现互联网世界的生产方式。不管是电还是油气,总体来讲是一个大规模集中式、标准化的生产,然后通过远距离输送,工厂化制造,技术更新也慢。
从分配方式看:能源世界的分配方式怎么样呢?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传统的分配。而且我们初次分配是怎么样?是国家计划变量,国家计划定的变价。“你有自主权吗?没有!这个分配说老实话,初次分配收益多少,我们企业说了不算。再分配的时候,你企业交给国家的国有资本预算并不多。然后还要享受财政补贴。互联网世界有这个情况吗?马云有这个情况吗?没有这个情况,阿里巴巴有这个情况吗?没有!对不对?”
从交易方式看:由于互联网,又出现了一种叫做支付能源现象。拿电来说,互联网+电,现在开始有了,可以在网上买电,但是买电就有点不太一样,“就说你买的电都是同时的电,严格来说我不同时间的电,不同电源的电应该是价格不一样,那么你有选择权吗?你没有选择权”。目前在能源这一块,加了互联网以后,好像也没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虽然能源世界也加了互联网,可是我们还没有把能源成本给降下来,而且从交易的规模来讲,业没有出现像互联网金融和整个电商那种井喷式的发展。
从消费方式看:互联网世界的消费体现为个性化,私人订制,没有边界。而能源世界整体还是一个统一标准,能源消费也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远距离的消费还是做不到的。能源行业供给侧是高度集中的。
8月3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和埃森哲联合发布了《中国能源互联网企业高管调研报告》。报告也给出了定义:
以产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具体应用后形成的全新商业生态系统。这与《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开放共享生态体系相一致。
报告我们摘要了其中要点:
能源互联网对能源产业造成冲击 产业链变局先来自需求侧
随着中国能源互联网元年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能源生态圈企业进入该领域。本次报告中将能源生态圈企业分为四类,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企业、技术使能企业、跨界企业。一共有96位高层决策者参与本次调研。其中各类企业分类占比:传统能源企业占41.7%,新能源企业占19.8%,技术使能企业占22.9%。跨界企业占11.46%,其他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占7.3%。
随着能源+互联网这个大的转型过程,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这个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来自需求侧。在调研过程中看到,该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企业高管的认同,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三年能源互联网对中国现有能源产业链将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有18%的高管甚至认为这个冲击是颠覆性的。70%的受访者认为,在能源互联网形态形成过程中,新型的能源服务商不但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整合的B2B和B2C能源服务,还会借此平台延伸至相邻行业,以创造价值更大的跨界服务市场。同时,50%的企业高层认为,随着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来新能源对传统能源肯定会带来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