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李建林、马会萌、惠东指出,分布式发电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是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能力和灵活调节特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汇总了多种主流储能技术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规模及其本体关键参数,并从储能设备自身特点和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出发,分析各储能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可能突破的方向及发展预期。
然后从应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给电网带来的问题出发,归纳了储能技术在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模式,分析了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不足,最后从本体发展和应用技术层面探讨了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分布式发电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之一,分布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飞速发展,至2014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8GW,并且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力推分布式能源。
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第9号)明确规定“允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参与电力交易”,“全面开放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积极开展分布式电源项目的各类试点和示范”,可以预见分布式发电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性对系统的电压稳定、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将产生影响。
针对该问题,当前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已基本得到业内认可,利用储能系统的双向功率能力和灵活调节特性可以提高系统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随着储能技术日益成熟、成本不断降低,以及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其在促进分布式电源消纳领域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储能本体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归纳了储能在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的应用情况,并从应用技术、评估技术和本体技术层面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1 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储能技术包含本体技术与应用技术,本体技术是储能技术的基础。储能本体形式按照能量储存形式,可以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化学储能和相变储能。化学储能目前来看主要有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又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典型的二次电池体系,以及新兴的二次电池体系(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
对于电力系统应用而言,储能系统的基本技术特征体现在功率等级及其作用时间上,储能的作用时间是区别于电力系统传统即发即用设备的显著标志,是储能技术价值的重要体现,是特有的技术特征。储能所拥有的这一独特技术特征将改变现有电力系统供需瞬时平衡的传统模式,在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涉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在促进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领域的应用已备受关注。其中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的项目数、装机容量占比均最大,增长态势最明显,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的项目数占比增长速率较快。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全球MW级以上规模的储能示范工程约190个,其中超过120个与电化学储能相关,主要储能类型项目数占比如图1所示。这些项目均以电池作为主要装置载体,采用的电池类型包括钠硫、液流、锂离子、铅酸等,国际上各示范工程对储能本体的选型表明现阶段电化学储能的技术基础积累优于其他类型的储能技术。
从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方面分析,MW级储能项目中主要类型储能总装机增长趋势如图2所示。图2显示:锂离子电池储能前期装机容量小,自2012年后,其装机容量得到大幅提升,在电池储能中位列最高。铅酸电池自2012年后处于停滞状态,钠硫装机容量在2011年之后位居第一,之后增长缓慢。
从图2中可看出,在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中,以锂离子电池储能示范项目数、装机容量占比最高,达48%,增长幅度也最快,可以预见锂离子电池仍将是应用最广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图1主要储能类型项目数占比
图2MW级储能项目中主要类型储能总装机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