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7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西安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会上表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惩处骗补行为并完善相关制度。
某种意义上,这标志着一度让行业“风声鹤唳”的新能源骗补清查行动终于告一段落。此次“严打”对于肃清市场大环境可谓意义重大,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使用率低等问题也仍旧待解。在补贴退坡大幕拉开之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政策和机制将如何改进?这一核心问题显然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候。
补贴推动高增长几乎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很大程度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靠着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和财政补贴在推动。督查报告显示,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14个省市获得中央财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7.7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地方财政2013~2015年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在中央、地方两级政府财政补贴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与下行压力巨大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微增长的新常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万辆,销量3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46万辆和24.7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8.58万辆和8.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8倍。截至2016年5月,全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62.8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这种增长速度可谓非常惊人。记得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发布并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时,行业内外几乎都认为该目标不可能实现,因为从2011年到2014年的4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加起来才刚过1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也曾在2014年初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2015年的完成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目标是“不现实”的,“基于现在市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能在2015年年底之前销售20万辆新能源汽车已是很不错的成绩。”
然而2015年国内汽车市场遭遇寒流突袭之时,新能源汽车却出现了销量井喷。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尤其是最后两个月产销量均超过15万辆的爆发式增长,远超行业预期。按此计算,从2011年到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近45万辆,虽然离50万辆的目标还有差距,但这已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也就是说,50万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居然差点就完成了。
重拳出击骗补与违规谋补浮出水面
不过新能源汽车这种可以说是“异常”的高增长,引发了业内外不少关于数字“注水”的质疑。2015年末,有行业媒体曝出新能源汽车骗补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6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骗补清查”工作在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导下广泛展开。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当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明确要求打击“骗补”行为。3月11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工信部将建立汽车生产企业信用数据库和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库,违法违规失信等汽车生产企业将会被工信部列入黑名单。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已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新能源车骗补行为,政府将对这些企业严肃处理,而对已经下发的补贴,如果存在骗补行为,要“扣回来”。
一系列的清查整治,让整个汽车行业风声鹤唳,各地方政府今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也相应延迟出台,几乎所有新能源企业上半年都暂停或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的接单和生产销售,观望形势发展。
7月6日的座谈会上,虽然没有透露存在骗补、谋补行为的企业名单,但无疑标志着骗补核查已经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督查结果中,除骗补外还提出了“违规谋补”概念。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第二,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第三,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马凯要求,对骗补和违规谋补两种行为都要从严处理,视情节不同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取消财政补贴资格、追回补贴资金、罚款、取消汽车生产资质、将问题车型从推荐车型目录中剔除等。
“出现骗补行为是生产企业受利益驱动,但监管部门也存在漏洞,涉嫌失职渎职人员也要根据规定进行处理。”马凯强调,骗补行为是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乱,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