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阐述配电网低电压问题背景和不良影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低电压特征和发生时段分布,从技术和管理2个层面分析了低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给出了低电压典型治理实例及治理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引言
电压作为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是保障供电服务的基本条件,事关和谐供用电关系的构建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受国家“家电下乡”等系列惠民政策的激励,农村用电需求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农村配电网建设改造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区域的供电电压偏低(电压值低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电压下限值,简称“低电压”),已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对低电压问题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自2009年开始对农村低电压问题开展全面调研分析,设立科研专题研究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和综合治理办法,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负荷分散、用电集中的特点,致使农村低电压成为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系统性问题。农村用电负荷的随机性、季节性、周期性特征明显,整体呈现用电负荷率低、峰谷差大、年平均负载率低等状况,用电高峰时段低电压问题突出,造成了部分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对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服务质量产生了影响。
低电压问题除了影响客户的正常用电,还会降低电器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增加电网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危及电力系统和供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科学全面分析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针对性采取治理措施,能够避免低电压治理过程中的盲目投入、反复改造所造成的人财物浪费,有效解决存在的低电压问题。
本文首先全面分析配电网低电压特征和发生时段分布,从技术和管理2个层面深入分析低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综合治理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给出低电压典型治理实例及治理前后效果对比分析,结合目前配电网通信、监测和数据采集情况,提出适用于我国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的建议,为供电企业实际生产与运维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
1低电压产生原因分析
1.1低电压特征分类
依据低电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特点,大致可分为3类:长期性、季节性和短时性。
1长期性低电压指用户低电压情况持续3个月或日负荷高峰低电压持续6个月以上的低电压现象;
2季节性低电压是指度夏度冬、春灌秋收、逢年过节、烤茶制烟等时段出现的具有周期规律的低电压现象;
3短时性低电压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临时性挂接负荷或建筑用电负荷引起的不具有长期性和季节性特点的阶段性不规律低电压现象。
1.2低电压发生时段分布
1)农村集中排灌期间。每年1~3月份、6~9月份和11~12月份,农业排灌负荷较为集中,用电量较大,部分带有排灌负荷的公用配电变压器短时间出现满载、过载现象,造成处于低压线路末端负荷的供电电压较低。
2)日用电高峰时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用电器保有量快速增加,农村配电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农村日用电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日用电高峰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