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今年以来,新电改逐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从1997年1月电力行业政企分开,到2002年电改5号文,再到2015年3月份发布电改9号文,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
彭博公用事业与基础设施资深分析师岳启尧认为,电力行业涉及电源结构调整、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等多个方面,这使得电力体制改革难度极高。
在接受专访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及电改进行的同时要提升供给透明度。“如果供给资料不透明,就不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不透明的市场就启不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电改好时机促电力企业优胜劣汰
在岳启尧看来,推进电改的时机与经济形势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002年中国出台5号文但电改没能很好的实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在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极快,电的需求较高导致供不应求,进而电力价格较高,电改会导致电价一直居高不下。
而现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占据60%用电需求的第二产业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电力供应“过剩”现象的出现,因而,中国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电力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预计,2016年全国电力总体供过于求,部分地区电力供应能力过剩相对突出。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为3700小时左右,比2015年平均利用小时数3969小时进一步下降,
“从宏观的角度讲,现在是电改的一个好时候。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动力一样,想把电价由市场来定,这是一个一直没有变的目标。最近两年比较好,尤其从3月1号,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后,电改会更快。”岳启尧说。
中电联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电力消费将维持低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2016年1~2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29小时,同比下降了39小时。
就电改对行业及经济的影响,岳启尧从两个角度给出了分析。首先,电改的进行将会带动配套监测企业、新的售电企业的产生,新的工作将会有助于解决就业压力;同时,电改将会促进中国的电力企业优胜劣汰,效率高的公司将能够在电改中获得成功。但他同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增速放缓,许多企业面临改革、转型的问题,其用电减少不会因电改而在短期之内有所改观,因而很难对中国的用电需求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