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控系统流于形式
在部分地区,电动汽车的监控系统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控安全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数据采集工具而不是对系统安全进行预警和报错,有些监控系统甚至只是作为参观时的展示品,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作用,流于形式。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事故的预警非常重要,这一点在大巴的应用上显得更为突出。与乘用车具有的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不同,大巴的制造是分离的,电池和整车的制造分别为不同的生产商,各自为战,缺乏完整的监控能力。
(四)整车系统设计存在问题
在整车设计方面,对于电池组与车内空间缺少规划,整车防护不足,一旦出现电池着火现象,车内人员疏散时间太少,逃生机会变低。这在纯电动大客车的安全事故上较为明显,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
(五)政府部门对于加强安全性相关措施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我国对于机动车的安检有着相关要求和执行标准。在燃油车方面,有针对油耗、排量的相关安检要求,但是对电动汽车的安检却不包括和安全性相关的电驱动动力系统。安检方面的缺失导致政府无法监管和检测到电动汽车的动力安全及相关问题。
(六)专业知识培训缺失
在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很大一部分从业人员缺少电动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某项中德汽车项目为例,安装充电桩的施工人员甚至是几个农民,完全不具备电动汽车相关专业知识,装出来的充电桩不仅不规范,在安全上也存在重大问题。在整车销售中,对于消费者也没有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和资料。
3 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建议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本。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殊性、基础设施的联动性和市场应用中的实践经验来看,加强电动汽车安全,减少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刻不容缓。
(一)保持市场理性,加强质量建设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问题。企业在面对政策利好时应保持冷静,不能盲目进行数量的扩张和产能扩大,而对安全问题、技术问题有所放松。一旦在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上放松,加上技术成熟度不够,会加速扩大问题的出现。
因此,无论是整车、零部件还是基础设施,都不可盲目建设,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进行安全性测试,对于出现安全事故的产品应及时召回、整顿。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完善相关考核标准,让产品质量有标准可以参照,并严格进行认证和检测,规范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管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充电设施方面的建设。由于电动车充电时着火会造成连环效应,一辆车起火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损失。一旦出现大型事故,对于电动汽车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致命的。因此大型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充电桩建设及安全问题要慎之又慎。
(二)重视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迭代
在现有电池技术上,不仅要加强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即电芯本身的电化学特性带来的安全性,还要强化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功能,加强电池的安全性测试。另外,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性,电池使用时间长、充放电次数多,在电池设计和安全性测试上还要考虑到电池全生命周期范围的安全,避免因电池老化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
在新电池技术研发方面,要将精力主要放在技术攻坚上。不能盲目提高现有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将来出的问题就很可能像原子弹一样,体积小、伤害大。因此一定要兼顾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在研发过程中,不能只关心产品是否能通过安全性检测和相关标准,而应该重视如何设计好产品、最大程度地实现电池安全。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要在资金、技术和时间上进行长期投入,用于安全性更强的新一代电池的研发乃至全固体电池的研发,通过更新迭代产品,保证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