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势不可挡。
随着能源、材料、信息、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正在突飞猛进。近年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以及储能等技术,成本不断下降。输配电、微电网、分布式、特高压等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突破,正在向规模化方向迈进,为区域能源系统优化和智能化、整体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之,能源系统各环节的技术装备和管理都在朝着清洁、低碳、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5、全球开始步入能源治理新征程。
近年来,由于非OECD国家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能源合作与维护全球能源安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消除全球能源贫穷和推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可及性等方面,越来越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因此,全球能源治理改革与现代化过程越来越需要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深度参与。
我国于2015年签署了“国际能源宪章宣言”,也成为了国际能源署的“联盟伙伴国”,并正在积极参与其它各类能源国际组织(如2016年6月3日我国孙贤胜博士当选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秘书长,这是中国公民首次在重要国际能源组织担任掌门人角色),标志着我国正在步入全球能源治理的新通道。
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水、土壤、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国际合作等密不可分。一方面,对内我们要处理好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同步发展问题。我国正处于三者矛盾急剧爆发期,协调发展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艰巨。另一方面,对外要在逐渐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条件下,积极维护我国及全球能源安全。如果将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的“能源革命”和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不难看出,能源领域的改革除了要考虑各种能源品种、各能源产业以及能源价格机制等微观层面的改革内容外,更需顺应形势,注重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改革,与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考虑,做到“对症下药”。
1、顶层:正向引导。
本轮金融危机给能源企业的最大教训是:前行与发展不能“只拉车,不看路”,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非常重要。一方面,企业要顺应市场形势,及早预判,主动做出战略调整。另一方面,政府如何从顶层正确引导,做到事半功倍则更为关键,尤其是在能源供需关系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与地区发展战略做好平衡则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从根本上说,我国必须切实改革干部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地方政府一定要改变唯GDP论的发展理念,避免将经济社会发展依旧停留在依托争取 “低层次项目”上,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库存过剩、污染严重、生态风险大的重化型工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