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目前,电能补给方案多种多样,但都是基于一个现实,即电池技术尚不成熟。一旦电池技术成功实现突破,诸般探索均有可能成为“往事”。
Jason | AutoKol
“充电难”是困扰电动汽车市场化推广的关键因素。其难点不仅在于重资产投入,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路线和运营模式上的分歧。
目前,基于动力电池技术尚不成熟的现实,已衍生出多种电能补给方案。在运营模式上,有充电与换电之分。而充电又可以依据不同的技术路线进一步细分,在充电模式上有快充、慢充之分,在充电形式上又分为插入式充电和无线充电。
整体而言,用充电桩充电仍是当前的主流,且多为慢充。快充市场前景较好,但技术尚不成熟。慢充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长时间充电所带来的电力消耗也比较高,从而间接增加了碳排放压力,不利于节能减排。
而且,建充电桩、充电站还面临着占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寸土寸金、停车位紧缺的大都市。
这些痛点的存在,为换电模式、无线充电的出现提供了机会。但业界仍然充满质疑,究竟哪种方案未来能成为主流?
换电模式“死灰复燃”
不久前,北汽新能源发布了全行业换电战略。计划从电动出租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换电模式,并且实现互联互通。
早在去年7月份,北汽新能源就与中石化北京石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后者的加油站场地资源建设换电站,先期为北京电动出租车提供换电服务。
目前,双方联合建成的充换电站已经正式启用。该站位于北京市博大路,可为北汽新能源投入北京市场的400余辆电动出租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同时也向社会车辆开放。
北汽新能源此举令业内颇感惊诧。因为在数年前,国内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充电、换电之争,而换电模式在那场争论中落入了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