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研究背景
新能源开发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力市场改革的契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催生了智能电网与其它能源网(主要是指除电网外的其他能源传输网络,如天然气网、供冷/热网、氢能源网等,以下简称“能源网”)的深度融合。其将综合物理融合和信息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能源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
2011年,JeremyRifkin用“能源互联网(EnergyInternet)”一词阐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入结合为特征的、一种新的能源利用体系,但目前学术界对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仍争议较大;国家电网提出了建立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清洁能源为先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薛禹胜院士阐述了基于能量流的多种能源网络和基于信息流的互联网之间的异同,提出了“综合能源网”。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则提出了发展“智能能源网”,并将其作为新一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平台。2016年2月,中国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变革、促进节能减排。“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网”、“智能能源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概念的提出,实质是在推动智能电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以不同角度对上述概念的理解都可能成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模式之一。
因此,本文从不同行业力量博弈的角度出发,提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三种典型模式。阐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从融合模式的形成约束以及应用场景两个维度对不同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2.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模式
如图1所示,本文认为,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涉及三个网络,即智能电网、能源网及互联网。同时三个网络主体也分别代表相关行业的力量,即电力行业、其他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未来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将取决于不同行业力量之间的博弈结果,融合模式应存在从不同行业的视角(即图1中A、B、C三个视角)看待而形成的三种模式,分别称之为“智能电网2.0”、“互联能源网”及“互联网+能源网”。
图1智能电网、能源网和互联网融合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