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应对突发事件措施和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动下,应急产品研发和生产催生了应急产业。据相关统计,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事故灾害造成死亡失踪69434人,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近万亿元规模,我国防灾应急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多起重大自然灾害。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同时也出现了火车站暴恐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SARS病毒、禽流感等突发事件和疾病,给国家和民众带来巨大的损失。事后总结这些灾难和事件的教训,我们不难发现,运用科技的力量,提高防灾应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过去的防灾应急系统中,安防主要是提供基础的数据以及进行可视化复核的作用,但随着智能化趋势的发展,以及智能分析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逐渐延伸,安防行业,尤其在交通领域,智能分析技术对于车流量的统计和交通的疏导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预警系统更是能提前感知灾难的发生,能防患于未然,监控系统更是为事后抓捕犯罪分子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支持。
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的融合,防灾应急逐渐向由孤立迈向融合,由人防物防过渡到技防,由城市走向农村的趋势发展。
由孤立走向融合 防灾应急向智慧城市靠近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国外恐怖势力的威胁,防灾应急系统的必要性越来越重要,尤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制造业的兴盛,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也加剧了生产事故的风险,对生产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这些因素之下,实施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而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防灾应急产业逐渐被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之中。现今,居民防灾减灾应急意识正在不断提升,家庭应急物品也逐渐走入千家万户,防灾应急不再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性灾难和事件的发生,也被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更为防灾应急产业的带来了新的春天。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不仅安防厂商们纷纷在应急产品上不断推出民用化产品,从广义上说,家庭用户在防灾应急产品的需求由过去的防盗报警逐渐向儿童、老人的安全看护等方向拓展,统筹进家庭防灾系统中。
而在安防行业,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未来在安防行业将会出现更多大而全的应急公司,而一个整合的系统将会接入更多的设备,企业也会将产品不断进行扩充,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应急产业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安保和报警,更多的会向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延伸,成为综合性的产业格局。
由城市走向农村 农村应急市场全面开花
城市化发展飞速的中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城乡差异大、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大城市聚集了庞大的人口、资源、产业,城市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城市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使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而中小城镇、乡村往往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安全保障能力偏低,从而形成我国高风险的城市和不设防的乡村并存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在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应急市场逐步打开,而发展一种轻量化、高机动性、可实施组合化救援的应急装备成为服务城镇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