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单一走向科技 应急产品多样化发展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是我国首次对应急产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其中重点方向主要是集中在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应急服务等方面,同时也要求以后的应急产业都要基于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在森林火灾、水利、环保等方面,还需要红外技术、物联网溯源技术等技术的支持,此外,随着无人机在应急事件中广泛的应用,防灾应急产品逐渐由单一走向科技,呈多样化发展。
挑战重重 核心技术是企业取胜的关键
《意见》的提出,一方面为应急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对于外资的引入和国际交流的鼓励,将在近期内不断吸引大批的外企进入应急产业,同时也将带入国外的新技术,而国内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格局将重新洗牌。
同时,目前的应急市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落地,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预案和标准,但都难以达到统一,也没有与各个产业之间进行连通。应急指挥从最早的应急指挥系统到后期的融合通信系统,需要接入不同的模拟话机、手机、视频监控的数据,但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议标准没有进一步的明确,各个行业的预案也不全面,没有真正从智慧城市的角度考虑大而全的预案,彼此孤立,不兼容。
此外,任何产业都会遇到同质化的问题,应急产业的市场需求很大,也吸引了众多安防企业的加入,安防企业从最初的被集成转向扩充应急产品线,将应急纳入企业的产品链条中。
企业要想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取胜,从而不被淘汰,首先,掌握核心的编解码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优胜劣汰的关键;其次,产品的稳定性,因为应急系统对于稳定性的要求很好,应急产品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也相应提升;最后,规模化生产,也是考量企业规模的标准之一,一旦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必然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便于成功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