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政策助力,跨界造新能源车盛行
本次北京国际车展,互联网公司乐视的首款电动汽车吸引了无数人的驻足与围观。据不完全统计,格力、富士康、阿里巴巴、西部资源等众多非汽车企业已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时,国内开始流行起跨界造新能源汽车。
众多企业为何对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分不开,也促进了跨界造车的局面。”一业内人士解释。
按照我国2013-2015年度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每辆新能源汽车可获得从数万到数十万元的财政补贴。据统计,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多达300多亿元。
问题
缺乏核心技术给行业蒙上迷雾
伴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电池续航短、能源补给不便利、电池寿命短、安全性不高等都是电动汽车推广中的重重阻碍。”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指出,若除去政策补贴,新能源汽车无论从价格还是安全性上都还无法取胜传统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因电池体积大,无法集中放在一小块安全的地方,当发生碰撞时,存安全隐患。近年,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爆炸事故就时常有之。
对于一辆纯电动汽车而言,按一度电需要10公斤电池来算,50度电就要500公斤电池,续航仅200多公里。普通燃油车一箱油50升左右,仅重30至40公斤,续航可达500公里。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负担要大得多,“产能”却相对较低。
普通燃油车加一箱油只需几分钟,而电动汽车充电则以小时计。一台电动车的电池价值约10万元,如果充500次,每次就产生200块钱的折旧费,成本优势似乎也未显现。
“这些都是缺乏核心技术所致,它正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桎梏。”4月29日,在2016湖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部长助理吕仁志指出,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家利用国家政策漏洞大肆“骗补”、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难题让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蒙上一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