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因素
1、综合考虑:上网电量、发电能力、“网架原因”、“调峰原因”,四个方面因素;
2、“上网电量”权重K∽“替代”交易比例Yi:线性关系、正向影响;
“上网电量”多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多。“上网电量”少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少,作为主要分配基数;
3、“发电能力”K1∽“替代”交易比例Yi:线性关系、正向影响;
从发电能力考虑,装机容量大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较多;装机容量小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相应较少,作为主要因素;
4、“网架原因”弃电K2∽“替代”交易比例Yi:线性关系、负向影响;
从电网断面考虑,因“网架原因”弃电多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较少;弃电少的地区,“替代”交易电量则会增多,作为主要因素;
5、“调峰原因”弃电K3∽“替代”交易比例Yi:线性关系、正向影响;
月度出清:从调峰弃电来看,环比“调峰原因”<0的地区,完成“替代”较好;环比“调峰原因”>0的地区,完成“替代”较差,作为主要因素;
年度出清:从调峰弃电来看,全年弃电量比重小的地区,完成“替代”较好;弃电量比重大的地区,完成“替代”较差,作为主要因素;
三、计算方法
以上网电量权重为基准,综合考虑“发电能力”、“网架原因”弃电、“调峰原因”弃电等影响因素,并按一定比例构成地区新能源替代自备电量的系数。
四、计算公式
认为K1、K2、K3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构造系数公式如下:
(公式1)
(公式2)
因变量:Y:某地区调峰替代交易的权重系数;
自变量:K:“上网电量”权重系数;
K1:发电能力系数:反映地区新能源装机情况;
K2:输电能力系数:受“网架原因”影响,反映电网断面的限制;
K3:调峰系数:受“调峰原因”影响,反映替代交易的成效;
上网电量权重系数K:
发电能力系数K1:反映地区新能源装机情况;
通过装机容量权重对各地区进行分类:采用正态分布5分位法计算分值;
K1=根据计算结果正态分布情况,确定为20%、10%、0、-10%、-20%;
输电能力系数K2:反映区域网架受阻情况;
通过各地区“网架原因”弃电比例进行分类:采用正态分布5分位法计算分值;
K2=根据计算结果正态分布情况,确定为20%、10%、0、-10%、-20%;
调峰系数K3:反映区域电网调峰情况;
通过各地区进行“调峰原因”权重进行分类:采用正态分布5分位法计算分值;
K3=根据计算结果正态分布情况,确定为20%、10%、0、-10%、-20%;
综上,考虑不同地区情况,确定计算公式为:
各区域“替代”电量与上网电量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