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最近,央视播出的甘肃弃风弃光新闻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弃风弃光的背后究竟反映了我国在新能源消纳方面的哪些问题?解决弃风弃光的关键是什么?
消纳难 风机晒太阳
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小,这必然导致新能源消纳上的矛盾,风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这意味着风力发电设备利用程度的下降,也就是说很多风机没转,而是在晒太阳。
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双创新高,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
一组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字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297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2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8.6%。2015年,风电发电量1863亿度,占全部发电量的3.3%,新增风电核准容量4300万千瓦,同比增加700万千瓦,累计核准容量2.16亿千瓦,累计核准在建容量8707万千瓦。
然而,与直线上扬的风电装机规模相比,则是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一路下降。
2015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728小时,同比下降172小时,风电弃风限电形势加剧,全年弃风电量339亿度,同比增加213亿度,平均弃风率15%,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其中弃风较重的地区是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吉林。
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即意味着风力发电设备利用程度的下降,也就是说很多风机没转,而是在晒太阳。
在光伏领域,情况同样不乐观。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累计弃光电量为46.5亿度,弃光率12.62%,全部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四省区。其中甘肃弃光率达到30.7%,新疆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