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特高压“三交四直”建成投运,“四交六直”正在建设,17条特高压工程如巨龙横贯东西南北,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2.8万千米,一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已经成形。“十二五”期间,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425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3.76亿吨。
在新能源富集的内蒙古,正在建设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将把当地难以消纳的新能源输送到东部,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两交两直”工程(锡盟—济南、蒙西—天津南交流,锡盟—泰州、上海庙—临沂直流)全部在今年开工,预计2017年这些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当年输送电量将达到约1600亿度,其中外送新能源约500亿度,大幅减少当地的弃风弃光电量。
特高压电网让国家电网公司大范围消纳清洁能源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通过覆盖全国的特高压骨干网络,我国东中部负荷中心接受外来清洁电力可达到3.1亿千瓦,每年替代原煤4.8亿吨,PM2.5降低20%。到2025年,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可提高到23%。
与特高压相比,智能电网就像是深入千家万户的快递车,既可以把新能源准确地送往每一户家庭,也能将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发的电输送到电力的高速公路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首批重点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计划跟踪、削峰填谷和调频等控制目标,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建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5年,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基本建成我国能源互联网,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中国能源互联网能够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