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大人物”不是位高权重,而是一个技术名词,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而有了“大人物”,智慧城市才可得到持续发展。
进入2016年,已经有人提出疑问:智慧城市还会热多久?这是个伪命题,但似乎又不是。讨论此问题,就像十年前,担心IT是否会持续“网红”一样。十年前,IT基础设施已过第一次建设高峰,产业方向何在?产业推动力何在?但很快没人再担心这些问题,用户设计上层应用的热情,甚至比建设基础架构时更高。
从破冰到攻坚
智慧城市同样处于此阶段,一个从破冰,到攻坚转化的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但不是说,智慧城市基础建设高峰已过,随着一系列体制问题逐渐解决,此高峰应该还能持续3-5年。
而现在毕竟已经出现了200座城市的存量市场,就如摩天大楼地基已打好,甚至主体框架已封顶,如何使智慧城市高效运作起来?中兴通讯对智慧城市3.0的设想和展望,值得借鉴,即夯实底层的同时关注上层应用,用“大人物”加以推动。
大数据是核心要素
所谓“大”,即大数据。大数据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其中的核心是数据源的拓展和数据流通及运营。未来大数据将会取代土地资源,成为政府最大的财富。中兴通讯总裁助理徐明认为:一是政府建立对应大数据的组织机构;二是探索成功的商业模式。
2015年,广东、辽宁、四川等省均已成立大数据管理局,这将成为产业趋势。政府部门将有专业而对应的部门对大数据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对大数据系统进行运营;对大数据安全负责,同时进一步推进各部门的数据走向开放。
当然,仅有对应的组织还不够,要使大数据“活”起来,还必须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的成功商业模式还寥寥无几。但这似乎也不是问题,拥有了开放的数据源,再加上一点点智慧,以数据为基础提供服务,应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