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作为与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有着密切关系的能源行业,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破解能源转型发展中的难题,实现“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要求。
污染其实就一个问题,碳排放,就是化学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二是以电替代煤、替代石油,这是能源的两个最根本出路,是我国明确提出的治理环境、治理雾霾、防止污染的两个重大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向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的方向转变。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底,非化石能源比例已达到12%,“十二五”原定目标是11.4%;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来看,已由前几年的70%降到现在的64%,同样超额完成了64.45%的目标任务。所以,为了实现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我国能源与电力行业付出了很大努力。
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清洁能源已经商业化的主要是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生物质能发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都完成得不理想。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是水能,然后是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海洋地热能等,目前都比较少。
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已降至64%,但目前仍是我国的主力能源,短期内过分消减不现实。201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是23.2%,2015年,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在电力消费中占比不超过5%。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中会更少,约在2%到3%,所以,我国主力能源还是煤炭。
我国已经明确向全世界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现阶段碳排放还是上升期,到2030年以后,我国承诺碳排放逐渐变少。我认为,治理环境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国情,综合考虑,现阶段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主。
目前,我国煤炭利用呈两极分化状态,一是先进的大机组清洁高效用煤,另一个是排放量很大的工业锅炉和散烧煤。散烧煤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大,那又应该如何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有效治理煤炭散烧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要改变。我们现在已经对“双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产业进行压减,如煤炭、化工、钢铁、建材等,这样从能源消费总量上减少高能耗、高污染,把经济结构调整转向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往这个方面来走,结构调整了对能源需求有变化了。
其次是对农村散烧煤炭能不能有效替代的问题。治理农村煤炭散烧,就要是提到发展生物质能这一块儿。生物质能诱导汽化、液化和固体化。汽化是做一些沼气;液化是做液体燃料;固体化是将生物质做一些智能固体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