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其核心是创新和创造需求。2015年,动力电池产能井喷,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扩大产能。《电池中国》网认为,从动力电池产业解释供给侧,就是要求动力电池由过去注重产能的提高上,转移到注重动力电池创新与质量上。相关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应更加注重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塑。
2016年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
业内专家对此纷纷表示,从动力电池产业解释供给侧,就是要求动力电池由过去注重产能的提高上,转移到注重动力电池创新与质量上。
动力电池市场热度不减 质量是企业“生命线”
通过政府货币类或非货币类激励政策,针对购置类、使用类与基础设施类进行奖励,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并且由新能源汽车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的发展。
随着各地奖励机制与推广力度的加强,新能源汽车产量也随之增加。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到60万辆,动力电池产能达30Gwh。市场表现上,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动力电池产能或将出现严重脱节,电池产能远远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生产速度,动力电池供给趋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尚未过剩,而是供不应求,国内动力电池缺口至少在4Gwh左右,生产出来的动力电池很快就被安装到新能源汽车上使用,导致动力电池盲目扩张,一些原本不涉及锂电池行业的企业,纷纷转移投资进入动力电池上下游领域,生产出来的动力电池质量也会良莠不齐,很多产能是不好的电池累加上去的,真正好电池更加紧缺。
我国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有170余家,多数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缺乏研发基础和保障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在生产、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能力也需提升。而在生产控制点上,远远落后国外,质量把关力度不够,生产出来的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一致性相对较差,导致电动汽车起火爆炸等事故偶有发生。
电池的低温和衰竭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北方寒冷地区,到了冬季,即便充满电,车辆也无法行驶应有的里程;另一方面随着连续使用,电池组逐年呈现快速衰减的情况,原来充满电能跑100%的,到了第二年可能只能跑80%,到第三年甚至只能跑50%。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制造成本降低,但市场售价却在增长。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单元成本较2014年下降了25%左右,2016年动力电池成本预计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制作成本下降,但动力电池市场售价却在升高。较低的制造成本与较高的销售利润,势必会招来投资商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动力电池生产商有产能,但产品质量不过硬,导致产能与质量严重脱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