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一家又一家命名为“智慧城市”的公司成立,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宣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如何让“智慧城市”真正落实到位,让政府和市场联合推动城市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在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成为政府官员和企业讨论的焦点。
政企合作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认为是解决当下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
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政府方认为,企业参与积极性低。
而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智慧城市一些项目盈利方向不明确。而一些盈利明确的项目,政府期望自身投资。他们认为,智慧城市项目是可以盈利的,关键是如何保证项目收益的合理分配。
首要问题:钱从哪里来?
“智慧城市”从最初的模糊到越发的清晰,中间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所谓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可以说,随着各个城市的发展壮大,包括“超级城市”的出现和城市群的建设,智慧城市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尤其是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从2013年开始,国家不断推出智慧城市试点,已经有数百个城市入选。
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很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人认为,一些城市所谓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的是为了房地产炒作。
如何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政企界人士首要的聚焦重点是:钱从哪里来,项目如何盈利。
“政府不缺钱,关键是如何让企业来参与。”一位江西某地级市发改系统官员表示。
PPP模式被公认为是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问题的良药,企业如何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是政企均在摸索的命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称,虽然有的项目是企业投入建设,但是整个运营维护及产生的费用仍是通过政府投入来解决。
李铁表示,最近几年,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发了很多项目,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的建设等项目在各地有很多,而政府从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政府。
李铁认为,对于这些项目,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筹措问题。但解决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重点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作为参与多地智慧城市建设的资深参与者,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耘表示,他们做的智慧城市项目,资金来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会出资搭建平台;二是政府投资;三是第三方资金参与,一些金融机构参与筹集智慧城市建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