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绝对处置一起。”3月2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回应,使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部门、各地区相继出台补贴扶持政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不足千辆,迅速上升至2015年的近40万辆。在当前传统汽车产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逆势上扬,呈爆发式增长实属不易。其带来的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理念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同。
然而,在国家优惠政策扶持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暴露出过度依赖政策扶持、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法厂家骗保等一系列问题。
过早患上“政策依赖症”
“一辆24.9万元的新能源车,补贴能达到11万元,挺让人心动的。”在北京大兴一家汽车销售公司门外,记者遇上了前来咨询购车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听说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要减少了,就抽空过来看看。摇了5年都摇不上机动车号的王先生说,新能源车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还是上牌不摇号。
补贴高、不摇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卖点。记者从国内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厂商2015年12月的销售记录单上看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北上深”等实行限行、限购政策的城市销量遥遥领先。而销量第四名到第二十名的城市新能源车销售量总和不及“北上深”的一半。
此外,据记者了解,有无补贴已成为一些车企考虑是否投入生产的重要因素。
而从市场销售情况看,在部分地区,一旦补贴政策出现空窗期,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便应声跌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在扶持政策退出后,还能不能维持增长态势,对新能源车市场是一个考验。
“消费补贴的政策初衷是培育初期市场,但如果没把握好尺度很容易让企业患上对政策的依赖症。现在一些新能源车企业对政府补贴政策过度依赖,紧盯政策去设定产品,在决策产品开发时,受到很强的补贴导向,缺乏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压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告诉记者,过度干预的背景下,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核心竞争力却培育不起来,使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