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导语:过去十多年, 很多国家都在探索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结合的能源发展模式, 试图构建一个人人都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能源新时代。在中国, 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的结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与融合。相应地,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 政府主管部门、能源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的资源整合至关重要, 政府政策应跟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适时出台支持性、引导性政策。2015年, “互联网+”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意味着“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 2016年2月24日,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阶段的划分, 并提出了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其中, 任务(一)推动建设智能化能源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和任务(二)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能源供需系统的灵活性提供重要的物理设施设备基础; 任务(三)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基础设施的物理连接, 为能源供需系统内多能互联互通互补互换的灵活性提供了基础; 任务(四)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则是为能源互联网下资源的灵活性提供了良好的存在和发展环境; 任务(五)发展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新模式中的储能是最重要的灵活性资源, 储能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了资源的灵活性水平, 同时, 电动汽车则是基于激励响应的需求侧资源, 是灵活性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 任务(六)发展智慧用能新模式中重点提出了灵活性资源, 并提出了几种灵活性资源的获取方式; 任务(七)培育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市场模式为灵活性资源的发展、投资回收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 任务(八)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为灵活性资源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环境和发展方向; 任务(九)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攻关中为灵活性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任务(十)建设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则制订了灵活性资源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为帮助业界同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解《意见》的核心精神、内涵及外延, 本微特邀请《意见》的执笔人之一, 华北电力大学刘敦楠副教授撰文对《意见》进行详细解读。敬请持续关注。以下是系列解读文章的第一篇。
2016年2月24日, 三部委发文《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围绕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 其中, 任务(六)中的构建用户自主的能源服务新模式模块中, 重点提及了灵活性资源。
从指导意见十大任务可以看出, 灵活性资源在能源互联网的整个建设、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 是能源互联网下的一种标识性资源。本文将对灵活性资源的定义、特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
1、什么是灵活性资源?
灵活性资源是指能够增加能源供需系统柔性、弹性、灵活性的, 服务于用能系统动态供需平衡的资源。系统能够通过灵活性资源的快速、准确地调控, 实现自身的供需平衡, 同时满足多元化的能源供需要求。
能源互联网下,多种能源间灵活互动、用能需求不断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越来越高; 导致能源供需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强, 系统平衡难度增加; 为满足多元化用能需求和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等, 所需灵活性资源量逐渐增大; 灵活性资源的不断增加, 将使能源供需系统更具柔性、弹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