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不瞒您说,小编在两会期间听到的最多争议就是火电今后发展的路径问题,就连努尔局长都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于目前煤电过剩的担忧。
确实,一面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供需矛盾加大,一面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拳夹击,火电行业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显得举步维艰......
到底煤电过剩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我们是否还需要煤电?如何控制好煤电的发展节奏?火电企业今后怎么生存和发展?小编在带着这些疑问采访能源界各位大佬后发现,火电的发展谜题似乎已有了答案。
◆ ◆ ◆
煤电过剩会带来哪些麻烦?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行业也呈现消费需求增速放缓态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同年我国火电发电量已呈现负增长态势,利用小时降至4329小时。但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仅在同年上半年我国火电总装机量就已达9.35亿千瓦,各地核准在建规模达1.9亿千瓦,已发路条(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约2亿千瓦。
“目前我国电力供需相较宽松,煤电机组正面临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如果仍按照以往的态势建设,未来两三年内煤电装机肯定过剩。”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向本报记者强调,务必要把这一潜在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中。
值得警惕的是,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仍面临进一步下降的可能,这将造成大量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设备闲置或低功率运行。低功率运行状态还将产生额外污染,增加单位能耗和运行成本;机组设备闲置也将增加燃煤电厂本就漫长的成本回收周期,使得发电企业面临经营风险。
“尽管2015年煤价下调,火电企业效益还不错,但燃煤上网电价2016年下调3分钱,加之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降,电力企业或将面临经营的‘严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对此进一步指出,如不对电力供给侧加以合理控制,电力过剩将进一步扩大,这对于火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 ◆ ◆
严控煤电发展有哪些举措?
防患于未然,如何遏制火电发展节奏?努尔˙白克力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家能源局建立了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对有红色、橙色预警的省份,禁止新建燃煤电站。此外国家能源局还提出了“三个一批”办法,即缓建一批、取消一批、停建一批煤电项目,缓解煤电产能潜在过剩风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家能源局日前还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火电项目核准下放后应“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调控与监管同步强化”,并严格调控入选电力建设规划的燃煤电站项目。
在火电规划与布局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则在会上建议,“十三五”期间应下决心严控中东部地区煤电发展规模,已建煤电机组要减少发电并有计划关停。他表示,东中部地区煤电建设规模过大,与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调整背道而驰。
“除了要严格管控煤电新开工项目和规模,还要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核准的发电机组原则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建总经理丁焰章对此表示。
与此同时,淘汰落后燃煤机组也是优化火电产能布局的重要举措。
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坚决淘汰关停,东、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
“这一决定已是在倒逼电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原总经理朱永芃对本报记者表示,“它明确了火电今后的发展方向,即在重点支持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性能好的先进火电机组的同时,逐步关停、淘汰小容量、低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火电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