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后该如何给火电定位?
火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在3月7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表示,即使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比重中仍占比超过50%。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做过相关研究,即使到2030年,火力发电仍将占到全国发电量的60%左右。”
在刘吉臻看来,火电应被赋予第二属性,即承担“一次能源可储、二次能源可控”的调峰作用。“国家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大力推广建设一批深度调峰的火电厂,从而深度、快速地发挥火电的调峰能力,以接纳更多的新能源进入电网,很可惜这并未引起国家的足够重视。
“现在国家把电价补贴给了可再生能源,未来也要给调峰电厂,” 他还补充说,虽然在今后很长时间内火电仍将承担主导地位,但其不能以自身利益出发去抗拒新能源的发展大势。“今后火电应转变以往的发展思路和生产方式,研发更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走高效化、集约化、清洁化的火电发展道路,这也是能源革命的内涵。”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后要用新思路来考虑火电的发展,应多在提高效率、降低排放的新技术上发力,并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整个产业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