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充电难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发展,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也提出,要构建智能充换电网络,进一步保障电动汽车在社会上的推广应用。记者认为,面向千家万户的朝阳产业,发展之初就要考虑配套服务的便捷性。电动汽车用户需要在较大范围内享受到规范的充电服务,而充电设施网络化建设和运营,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我国电动汽车在研发推广、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产销快速增长。然而,目前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极大地制约了电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首先要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智能充换网络架起新能源车的“生命线”——这样形容充电设施的地位一点都不为过。2月24日,国务院召开相关会议,通过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决议,大力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电网企业要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进一步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要。
智能充换电设施凭借优势脱颖而出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有一定使用寿命。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业内公认的是,当电池只能充满原有电容量80%的时候,就不再适合继续在电动汽车上作为动力电池使用。
许继集团电动汽车充换电事业部总工程师陈天锦介绍,如果直接报废、回收处理,显然不能实现物尽其用,从电动汽车上退下来的动力蓄电池,可以在其他地方继续发挥作用,或者能否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时间。
但由于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具有移动性,与普通的电力用户不同,电动汽车可能停靠在多个不同的位置。传统定点计费服务方式可能不再适用,必须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多点用电,多点计费的服务。此外,电动汽车用电需求具有多样性。电动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私人轿车对电能供给方式就会提出不同的需求,电能供给方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也有人对直流充电、交流充电这些提出不同要求。
理念简单,但需要一整套的系统来支持。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系统利用双向的智能化充放电装置,实现动力电池的充放储一体化控制。在此基础上,依据电动汽车行驶需求和动力电池充放电特性,建立动力电池在包括电动汽车、不间断电源、储能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梯次利用策略,使动力电池使用效率最大化。对电池的梯次利用,使得如今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剩余容量的要求,由80%降低到60%,动力电池使用成本降低50%。
同时,跨区域、全覆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其合理布局能够增大电动汽车行驶范围,让驾乘人员不必再时刻担心电池电量。如果要时刻盘算着剩余电量能不能撑到充换电站,不敢长距离出行,那驾乘电动汽车可真不过瘾。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让充换电站形成服务网络,开到哪都可以充换电。
业内专家认为,合理布局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可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这不仅将改变现有的化石能源消费格局,还将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一个储能系统,为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消纳提供平台。